北镇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袁崇焕被冤杀后,贴身侍卫发誓守墓,17代
TUhjnbcbe - 2022/12/26 19:38:00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想必对这段故事印象最深——吴郡太守许贡被江东枭雄孙策所杀,他的三个门客发誓为主人报仇。

5年后,三个门客化装成猎人,冒着生命危险去行刺打猎的孙策,一起去攻击他。结果孙策身受重伤,三位门客则被孙策的随从剁成肉泥。

每读到这一段,都会掩卷长叹,禁不住对三人肃然起敬。

士为知己者死,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忠仆、义仆,让人不得不敬。

明末名将袁崇焕也遇到了一个忠仆,在主人身败名裂之后,发了一毒誓,而他的后人也代代相传,遵守到底,至今已经执行了17代,将近年。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的名将,字元素,生于广东,万历年间考取进士。

在大明王朝的后期,皇帝昏庸,宦官魏忠贤一手遮天,小人得志,忠臣遭殃,政治腐败,民怨沸腾,大明王朝岌岌可危。

再说万历二年,后金酋长塔克世被明军所杀,揭开了潘多拉魔盒。他的儿子、25岁的努尔哈赤,靠着十三副遗甲起兵,向大明发出挑战。

经过40多年的奋战,努尔哈赤万历四十四年(年)统一了后金各部落,建立了后金政权,敲响了明朝丧钟。

经过数次大战,使明朝在辽东的军队遭受到毁灭性打击。

天命七年(年),努尔哈赤大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夺取明辽西重镇广宁(今辽宁北镇市)。

后金军再接再厉,连克义州、锦州、大凌河等辽西四十余城堡,将明军打得丢盔卸甲,逃往山海关。

天命十年(年)三月,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此时的后金军如日中天,士气高昂。接连的失败,让明军士气低落,闻后金军色变,得了恐女真症。

就在这危急关头,一个力挽狂澜的人出现了。

他,就是袁崇焕。

当时的袁崇焕,待遇已经是县长级别,完全可以老婆孩子热炕头,过上自己的幸福生活。但是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他挺身而出,独力撑起将要倒塌的大厦,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天启二年(年),明熹宗朱由校在紫禁城召见了一个将近四十的广东汉子。

“贼寇(后金军)势如破竹,无人能敌,爱卿可有良策?”

“万岁莫忧,臣虽不才,但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臣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

朱由校一听大喜:“这个好办,朕全力支持。”

袁崇焕还真不是夸口,第二年秋天(天启三年、年九月)给明熹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宁远之战大败后金军,取得了明军对后金军的首场胜利,军心大振。

天启七年(年),袁崇焕再传捷报,在宁远和锦州再次大败后金军,史称宁锦大捷。

但当时朝政已经被魏忠贤把持,袁崇焕不但没有被重用,反而遭到排斥,他愤而辞官回乡。

天启七年(年),明熹宗驾崩,接班人崇祯皇帝朱由检除掉魏忠贤,启用袁崇焕,他终于有了报国机会。

此刻的他,早已将个人荣辱置之度外,一心要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明。

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等待他的却是身败名裂。

崇祯二年(年)冬,皇太极出奇兵十万,取道蒙古千里突袭,到达蓟州,距离北京城只有里路。

形势危急之下,袁崇焕的判断出现了失误,他带兵在蓟州全力拦截,却中了皇太极的声东击西之计。

皇太极绕道蓟西,经过通州到达北京城下。

袁崇焕心急如焚,率九千关宁铁骑赶到,与后金军在广渠门展开血战。

袁崇焕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一时间箭如雨下,射在身上叮当直响,幸亏他身穿重甲,没被射穿。

之后,援军赶到,后金军开始撤退,北京终于解围。

崇祯此刻却以袁崇焕擅杀害毛文龙,里通外敌的名义,将袁崇焕逮捕,并且凌迟处死。

无论袁崇焕有千错万错,他对明朝的忠心是没有疑问的,军事才能也是非常优秀的。可是崇祯却在用人之际滥杀大将,而且还是凌迟,足见崇祯有多么昏庸。

支持崇祯的人都说,崇祯杀袁崇焕是因为他滥用尚方宝剑杀了毛文龙,而且还忽悠皇上说三年收复辽东,所以袁崇焕有欺君之罪,该杀,死有余辜。

这个理由听起来颇有几分道理,然而他们忘了,崇祯本就是一个昏君、暴君,崇祯一朝十七年,足足换了五十个内阁成员。

崇祯当政十七年,提拔重用的人,被列入《明史·奸臣传》的就有温体仁、周延儒二人,而整个明朝年被列入其中的不过六人,加上南明时期也不过八人。

崇祯执政期间,一共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数据不会说谎,大明王朝的颓势,难不成都是大臣们的错?

一个不听话,两个也不像话,一群人都是糊涂蛋,为什么不中用的大臣都在崇祯一朝冒出头来了?

答案很明显,崇祯帝才是最最需要承担责任的那一个,所以说,忠贞不二的袁崇焕不幸遇到了昏庸残暴的崇祯,悲剧就不可避免。

当时京城里的百姓大部分都是“不明真相”,受奸臣、阉*的蒙蔽,轻信袁崇焕是一个“乱臣贼子”,对袁崇焕恨之入骨。

怪只怪那个时代的信息不透明且不对称,老百姓能够相信的只有官宣。

《石匮书》曾经记载当时百姓被愚弄的情景:“见磔崇焕,时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啖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

一个忠臣良将,就这样在百姓口中却变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卖国贼”,争着抢着要吃他的肉。

在这个节骨眼上,已经没有人敢站出来为袁崇焕说话,甚至不敢说认识他,担心被株连。

然而,凡是英雄总是有人格魅力的,岳飞元帅死后不还有个狱卒隗顺?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时候,旁边有个人在观看,他心如刀割,差一点咬碎钢牙。此人就是佘义士,是袁崇焕的一个侍卫。

一般来说,侍卫都是武将的亲信,不是亲人就是老乡,佘义士也是如此,跟袁崇焕是同乡。他17岁就跟着袁崇焕南征北战,袁崇焕待他如同亲儿子。

有一次他母亲有病,袁崇焕听说了,偷偷让人往他家里捎银子,给老人家看病。后来他母亲病故,又是袁崇焕用自己的饷银交给他,让他埋葬了老母。

甚至,袁崇焕还在京城给佘义士娶了媳妇,把户口安置在北京。

毫不夸张地说,袁督师对他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佘义士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懂这个朴素的道理。

当时,袁督师尸体已经被凌迟,只剩下头颅被高高悬挂在竹竿上。如果再被坏人破坏,将留下千古遗憾。

佘义士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偷偷爬上竹竿将袁崇焕的头颅盗回,埋在了自家跨院中。

为了防止被人发现,他在上面栽上一棵松树。

不久,佘义士即因为贫病交加去世了,在临终前他将儿女叫到跟前,留下遗嘱:

我死后,你们要把我埋在袁大将军旁边,我生是袁督师的侍卫,死了也要追随袁督师。

袁将军没有后人(根据《明史,袁崇焕传》记载,“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咱佘家人,要世世代代为他守墓。无论生活多苦,你们都不准回广东故里。

佘家后人永远不要为官,官场险恶;但必须读书,国家有难的时候,要挺身而出。

佘义士应该感到欣慰,他的后人谨记着他的遗言,无论灾害还是战乱,甚至特殊年代,他们都不曾动摇,为袁崇焕守墓,一守就是将近年。

崇祯事到临头,都没有想起大臣的好,还是抱怨诸臣“误我”。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袁崇焕一直背负着如潮骂名。

直到南明弘光元年二月,在袁崇焕幕僚梁稷的奔走下,安宗朱由崧决定为其平反,皇帝“下诏,(安宗)予袁崇焕、王在晋祭葬。”并赐谥号:“襄愍“。

但是埋葬的是个空坟,因为袁崇焕身体被凌迟,头颅早就不知去向。

他们不知道,袁崇焕的头颅早已被佘义士收藏。

当时的环境下,佘家后人不敢声张,说自己收藏了袁崇焕的头颅。即使后来清廷(乾隆皇帝时期)为袁崇焕平反,佘家后人都守口如瓶,严守秘密。

说了半天,这个秘密是如何被得知的?

大清灭亡之后,佘家后人联系了当时的媒体记者,选择将这一消息公之于众。人们这才知道,袁大英雄的头颅尚在。

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表彰佘家后人,还曾经重赏一万大洋,但是他们分文未取。

袁崇焕的墓到底在哪里?

袁崇焕是在北京被杀,佘侍卫住在北京,留下遗言不要后人回老家,袁崇焕的墓肯定是在北京,具体位置在北京的花市斜街52号。

如果你今天到那里去,可以在后院看到两个圆形的墓冢,其中一个大的是袁崇焕之墓,上书“有明袁大将军墓”。

旁边的那个小墓,则是佘侍卫的墓。

而今,佘家已经传了17代,多年了,今世的传人名字叫佘幼芝,她老人家出生于年,当时的北平正在日本铁蹄践踏之下。

到年的时候,佘幼芝已经76岁高龄,腿脚已经不便,行动非常迟缓。

由于时代变迁,她家早已搬走,距离袁崇焕的墓有几十里路,从家中到袁祠坐公交车再转车需要差不多一个小时。但是她每周都会来为将军扫墓,为墓前的苍松翠柏浇水。

后来,她的腿病恶化了,更加步履维艰,从厨房到客厅都要挪半天,出门的时候只能坐轮椅。

她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来到袁墓前,扫地浇水了。

比起先辈们,佘幼芝这一代经历的风波更大,遭遇的磨难也更多。

佘幼芝说,袁墓本是堂哥负责守护的,然而遇到了特殊年代,袁墓不能幸免。一天晚上,坟墓被一伙身份不明的人挖地三尺,墓碑也被推倒在地,所幸没有被砸碎。

后来,这里还迁入了19户人家,佘幼芝和母亲无处立足,被挤到佘家过去的羊圈里。

年,医院生产完回来,发现堂哥一家已经搬走,不知去向,从此杳无音信。

佘幼芝毅然作出一个决定,自己秉承家族信念,为将军守墓。

当时,佘幼芝家左边是锅炉房,右边是食堂,临近的屋子还摆满了一人高的大煤气罐,环境十分恶劣,也比较危险。

她的丈夫焦立江是小学老师,他始终搞不懂,时间都过去了几个世纪,为什么妻子如此执着,这么傻,一定要苦苦守着这个早已被破坏的墓。

他一度无法理解,产生了离婚的想法,甚至连离婚协议书都拟了。可是到最后一刻,他还是下不了决心,两人继续相守。

年改革开放后,佘幼芝心中重新燃起希望,开始为修复袁墓奔波在人大、文物局、政协等部门之间,不停呼吁。

看她那么认真,丈夫无奈地说:你这又是何苦?

丈夫不理解,周围的人更想不通,那时候有很多人对她冷嘲热讽,说:“你为这个袁崇焕奔波,人家给你找工作,还是给你工资?”

“人家作古多年了,骨头都已经成了灰,你这样奔走,他老人家也不晓得。”

“有那工夫,还去大街上捡饮料瓶卖钱呢。”

但是,佘幼芝坚持不懈,痴心不改,只为遵守祖先的遗言。

而且她深信,袁崇焕是一位伟大的将领,是中华民族的功臣,英雄的墓地,政府不会放任不管的。

在为袁祠奔波了24年后,年,喜讯传来,袁祠终于得到修复。

那一年的11月29日,袁祠门前的大街上车水马龙,院落里人头攒动,站满了人。有拿着发言稿的领导,有扛着摄像机的记者。

匾额下扯起了一条鲜红的条幅:“袁崇焕祠、墓开放仪式”。

也是在那一年,佘幼芝离开了住了几十年的家。因为袁祠开放之后,肯定有很多人来祭拜,原本狭小的空间,已然无法立足。

为了让更多人能前来祭奠、缅怀英雄,佘幼芝选择了含泪搬离。

1
查看完整版本: 袁崇焕被冤杀后,贴身侍卫发誓守墓,17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