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旅行(连载三)
时间:年6月12日
行程:河北省石家庄市曲阳县
全文约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看见另一个“北岳”
(一)
从行唐县沿京昆高速继续北上,便进入了保定的地界。在保定的第一站,是曲阳县。
曲阳自古以石雕闻名。在河北省博物院有一个专题展厅,讲的就是曲阳石雕的制作。从北魏开始,曲阳的石匠们就开始用大理石,亦即汉白玉雕刻创作;唐朝时更是一跃成为北方最大的汉白玉石雕中心。其名之盛,使得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雕凿亦由曲阳的石匠们完成。
曲阳另一著名的“特产”,是定窑瓷。定窑当属定州,因曲阳古属定州而瓷址居此。定窑瓷在下一集“梦回定州”有详细的阐述。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曲阳县北岳庙。直到北岳庙前,我都没有解决一个问题:一如东岳泰山有东岳庙(岱庙)、华山脚下的西安由西岳庙一般,北岳恒山也应当会有自己的祭祀庙——山脚下的山西浑源北岳庙。
然而,颇为奇诡的是,现在的河北曲阳——一座距离北岳恒山直线距离有足足公里的小城里,也有一座北岳庙:如果站在这里想要看见神山,那么你的视线要横跨整座太行山脉,才能“望眼欲穿”到北岳恒山。
那么,曲阳北岳庙究竟因何选址于此呢?
(二)
北岳庙的第一道大门原是“门神门”(也就是寺庙里的山门),今已不存。于是从现存的第二道大门“朝岳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名曰“御香亭”的建筑,极具美感。亭为明朝嘉靖年间重修,重檐三滴水、八角攒尖顶、纯木结构建筑,是历朝帝王举行祭山盛典之前的沐浴更衣之所,故有“更衣亭”之别名。
∣曲阳北岳庙御香亭
亭内有一座石质香炉,惜其“文革”间遭毁,今为复原件。其上插清香几柱,已经燃毕。可以想象,如果回到古代,当沐浴更衣之后的皇帝身披礼服,在缭绕的香烟、招展的旌旗下,带领随行的文武官员行跪拜礼,后手执清香三柱、摇拜北岳、以谢神恩,场面何其震撼。
∣从御香亭石香炉看凌霄门
走过御香亭,便是北岳庙的第三道门——凌霄门。而我的疑惑,也在这里给出了答案——它的两侧各有两块石碑,左侧是“北岳恒山之图”、“北岳之图”,右侧则是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绘制的原刻和重刻的“曲阳鬼”图。
(三)
从“五岳”的信仰说起吧。
在华夏大地,从古至今始终存在着崇拜神山、圣水的自然信仰。《礼记·祭法》中写道:“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由于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及源于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敬畏,先民们将祈求风调雨顺、生命幸福的思想深深扎根在了大山、大江、大河之中,“五岳四渎”、“五镇四海”的说法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便已成为了定制。
而这些神山圣水之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五岳”。
“岳”在春秋以前,始终是掌管大山的职官之名。在上古帝尧时代,分掌四方外事的部落首领就叫“岳”。平王东迁、礼崩乐坏,随着世事变迁、词语的借用,主管方岳的官吏与岳官驻地的大山名称渐趋统—,便出现了现代“岳”的意思:高耸之山曰“岳”。
∣曲阳北岳庙御香亭内部明代木作结构
《洞天记》云:“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黄帝有没有分封五岳,今已不考;《洞天记》也并非是五岳最早的文字记载。
《周礼·春宫·大宗伯》中有言:
“以血祭社稷、五祀、五岳,以狸沈(沉)祭山林川泽。”
这是“五岳”作为专有名词,最早出现在文字典籍里的记载。但此时的五岳,除了东岳泰山有名有姓,其他四岳皆隐入了历史的泥淖,不见天日。此后百年,岳山之争随着各国的争霸也告一段落。
公元前年,随着大秦的铁骑踏破齐都临淄,殽山以东全部纳入秦帝国的版图。与此同时,秦始皇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大修驰道、以通军事的基础上,将“高速公路”修通了全国各处名山大川,以祀神灵。随后接手的汉帝国同样重视这一套像模像样的仪式,在加之汉武帝自身的性格特点,于是大封五岳、巡狩全国的大幕徐徐拉开——
《史记·封禅书》记载:
“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即嵩山,嵩高即西汉崇高县,公元前年,汉武帝登嵩山,‘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夕阳下的曲阳北岳庙第四道门“三山门”
大一统的王朝从此开始五岳的封禅祭祀,完整的国家级礼制,成为历代帝王统治合法性的一个必要“仪轨”。不过,正如董仲舒在《春秋大一统》里的理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一切的“神灵”,终究服务的,还是人间的帝王。
如果帝王动摇了,那么无论何方神圣,都必须要为一纸圣意让路。
(四)
山西浑源的北岳恒山,也因此横空出世。
毕竟,直到清顺治即位,饱受历代祭享的“北岳”,始终位于河北定州曲阳县(今属河北省阜平县)的大茂山。
公元前61年(汉宣帝神爵元年),朝廷颁诏定制,在“上曲阳县”(属常山郡,位于当时属巨鹿郡管辖的下曲阳县之北,故称“上曲阳”,后朝两县渐趋合并,称曲阳县,属定州)祭祀北岳,建北岳庙,自汉至宋,历代未曾改制,将近年香火绵延。虽曾因避讳等种种原因,北岳恒山也曾数易其名,但祭祀地点从未离开曲阳故地。
直到明朝弘治年间。
其实曲阳北岳庙自古就有一个无可争议的“硬伤”——当时的北岳庙与古北岳大茂山相距甚远,足足有近70公里,恰是前往今北岳路程的一半。可以想象,在交通不便、山道阻塞的年代,祭祀北岳而后登临峰顶,会成为多么艰难的一趟旅程。
这也使得朝中的大臣们颇有微词。
∣从凌霄门望“飞石殿遗址”与“德宁之殿”
有趣的是,其实在千年以前,北岳庙极有可能确是在大茂山脚的。郦道元在《水经注·滱水》中将曲阳北岳庙认作“恒山下庙”,若果如其言,那么古北岳的山脚(甚至山腰)必有“恒山上庙”,天子祭祀虽于曲阳进行,但其他祭礼亦可山脚祀之。只可惜汉末兵灾,早已不存。在此期待考古学家们的新发现了。
视线拉回到弘治年间的北京,“改祀之争”如暴风骤雨,席卷朝堂。不过,正如之后的“大议礼”一般,“改祀派”们的核心论点,却是无理力争、槽点满满——我大明迁都北京,而今曲阳北岳却位居京师之南,何以“北”耶?这奇怪的论点,连当时的弘治皇帝都哑然失笑。正如顾炎武在《北岳辨》里面的反驳:
夫魏都平城,在恒山之北,而必南祭于曲阳,遵古先之命祀而不变者,犹之周都丰镐,汉都长安,而东祭于华山,仍谓之西岳也。
“五岳”至尊,自古皆然,甚至冥冥中还有着“迁都不改岳”的传统,况且浑源北岳本非正统,典籍亦语焉不详,何有改祀之理?
∣从五台山岩山寺遥望浑源北岳恒山(摄于年8月)
奇特的是,被皇帝否决的“改祀派”们依然是屡败屡战,将这场战役打了整整一百多年——百年来,皇帝倒是换了五位,但“改祀”的呼声始终未绝。最终,在万历亲政的第四年,也就是公元年(明万历十四年),颁诏改封浑源北岳。有观点认为,这或许只是万历皇帝不愿意忍受更多的口水而进行的一种妥协而已——毕竟,虽然浑源北岳已然“名正言顺”,但这不过是改变了北岳的“地理坐标”,明朝的国家祭祀仍在曲阳北岳庙进行——不过,据史料推测,这或许是万历皇帝亲政后忍受的最后一场朝堂上的口水仗了:也是公元年,已经即位十四年的皇帝从此“退居二线”,开启了前无古人的28年“不上朝”(但并非不理政)记录。
就此,浑源北岳默默又“忍”了一百多年,直到清军入关,顺治帝让他修成了正果——或许是因浑源交通便利、外加顺治帝崇信佛教的缘故吧,公元年(清顺治十七年),这场横飞了近两百年的口水仗最终尘埃落定:
北岳恒山改祀山西浑源天峰岭,于浑源重建北岳庙;古北岳大茂山就此一落千丈,曲阳北岳庙也成了荒烟蔓草里,直隶士人们心中永远的回忆。
不过,比较搞笑的是,即使最终“改祀派”赢得了胜利,但浑源北岳事实上并非一定位居京城之北——如果按明清两代最高权力中心紫禁城为原点,浑源北岳位于故宫以南0度12分的位置。
(五)
“凌霄门”右侧的“曲阳鬼”图,或许比古北岳有名多了。传说很多,大同小异,节录一段吧:
相传,隋唐时期,曲阳常遭“三灾”——虫灾、旱灾、风灾的侵扰,百姓生活凄惨。一日,大画家吴道子游历至此,眼看老百姓皆是面黄肌瘦、半死不活,心下不忍。为给百姓解除困苦,他动笔在曲阳北岳庙的大殿里画了一幅为人除恶降福的“飞天神”。
“飞天神”长相丑陋、凶神恶煞,与“鬼”之貌有的一拼,从而有了“曲阳鬼”的称呼。然而,自从有了飞天神,若遇天灾人祸,它便会立即飞下高墙前来解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据说,在嘉山下曾经闹过蝗灾,百姓眼见得大片的玉米、谷子要被遮天蔽日的蝗虫吃成光杆。“曲阳鬼”愤怒于蝗虫糟害庄稼,喷云吐雾将无数的蝗虫杀灭在了嘉山下的孟河边。从此庄稼得救、五谷丰登。
∣北岳庙“德宁之殿”壁画上的曲阳鬼(拍得有些模糊……)
这曲阳鬼到底是不是“吴道子”画的,当然存疑。但后来在大殿的元代壁画(或者更晚)旁看见北岳庙的官方介绍牌却是振振有词,认为是“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不禁失语。
(六)
从凌霄门后行,过第四道门“三山门”,是长长的林荫道。两侧已经没有建筑,大约是毁于兵火吧。向前约莫百米,有一座空余底座的汉白玉高台——飞石殿遗址。此殿顾名思义,相传为纪念陨石降于曲阳,始建于明(我推测或许是改祀之后所建,因为顾炎武《北岳辨》中记载有马文升的“飞来石”说)、年(清宣统元年)毁于大火,现仅存的4个柱础有莲瓣纹,甚是巨大,可以想见当年其殿身的宏伟之状。
下台继续后行,便是北岳庙最著名、也是最为庞大的主体建筑——重建于元代的“德宁之殿”。
∣从“飞石殿”遗址看“德宁之殿”
此殿坐北朝南,面阔九间、进深六间,重檐九脊庑殿顶,琉璃青瓦铺顶,规模宏伟、端庄典雅,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元代木结构建筑。站在飞天殿遗址的高台上远观,大殿两翼的曲线接近一个完美的弧度,不高不低、不偏不倚,从上至下曼妙的身形,无论用什么样的词语形容这条曲线,都不算过分——这或许就是明清以前建筑的魅力吧——上一次被这美丽的曲线震撼,还是在山西大同的辽代下华严寺大殿了。
德宁之殿内供奉的是北岳安天玄圣大帝,名曰“晨咢”,“封神榜”给了另一个名字,叫崔英。北岳大帝两侧是风伯和雨师,再两侧便是“吴道子”亲笔的壁画了。
∣“德宁之殿”内部
东侧的壁画《云行雨施》,绘有天神腾云致雨、普降甘霖;西侧壁画《万国咸宁》,绘有众神施法结束、起鸾回宫的场景。两侧的壁画统共绘有人物百余,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北岳大帝、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环绕期间,一只曲阳鬼在东侧壁画的北角探出脑袋,正直勾勾盯着各色人等,别有一番趣味。
(七)
从德宁之殿出,沿东侧的长廊向南,身边全是历朝历代的“北岳庙碑”。碑身并没有像其他文保单位一般,“宝贝”地将宝贝们全部塞进一个玻璃罩子,而是任由碑身裸露于历史的气息之中。
顺着碑廊向前,右侧的碑亭里有北宋宰相韩琦撰写书丹的《大宋重修北岳庙碑记》。
∣夕阳穿透碑廊洒下缕缕金光
站在檐下,眼见这自唐以来的数百通石碑鳞次栉比,在严整的秩序里、夕阳的斜照下,看着眼前的金光从一通通石碑泻过,留下残影,一股肃穆的气氛不禁油然而生——遥想当年,隋炀帝带着浩浩荡荡的人马来到此处,祀北岳、祈太平,是何等的风光无限?然而时势异迁,没过多久,隋灭人亡,不禁唏嘘。
(附)
随后出北岳庙,沿登岳街南行百米,再向西,便远远望见了一座高塔——隋代始建、宋代重修的修德寺塔。该塔呈八角形,二层以上为密檐楼阁式砖塔,但二层布满了重重叠叠的阁楼式小佛龛,八角皆有,密密麻麻。这便是留存极少的古建筑样式“花塔”,亦称“华塔”——“一多相即,大小互融,重重无尽,事事无碍”的华严胜境,即是形容花塔的。
绕塔三周,以表敬意。随后便启程向定州市出发。
∣夕阳下的修德寺塔
(全文完)
▌名词链接:
五岳
五岳,中华传统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五岳分别是:中岳嵩山(河南郑州)、东岳泰山(山东泰安)、西岳华山(陕西渭南)、南岳衡山(湖南衡阳)、北岳恒山(山西大同)。五岳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的象征。
(来源“百度百科”,有删改)
四渎
四渎,星官名,属井宿,共四星,一星在双子座内,三星在麒麟座内。中国古人认为它们与我国的四条大河对应,故名。四渎分别是:南渎长江、西渎黄河、东渎淮河、北渎济水,皆为上古时期能够独立流入海洋的河流。
五镇
五镇,中华传统文化中五大镇山的总称,与“五岳”一样,亦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五行观念和帝王统治相结合的产物。五镇分别是:东镇沂山(山东潍坊)、西镇吴山(陕西宝鸡)、南镇会稽山(浙江绍兴)、北镇医巫闾山(辽宁锦州)、中镇霍山(山西临汾)。
四海
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今地理位置已不考。
中国神山圣水的祀礼
五岳、四镇、四海、四渎,年别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
东岳岱山,祭于祇州;东镇沂山,祭于沂州;东海,于莱州;东渎大淮,于唐州。南岳衡山,于衡州;南镇会稽,于越州;南海,于广州;南渎大江,于益州。中岳嵩山,于洛州。西岳华山,于华州;西镇吴山,于陇州;西海、西渎大河,于同州。北岳恒山,于定州;北镇医无闾山,于营州;北海、北渎大济,于洛州。其牲皆用太牢,笾、豆各四。祀官以当界都督刺史充。
(选自《旧唐书》卷二十四《志第四·礼仪四》)
▌连载预告:
梦回定州: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
定州博物馆、定州贡院、定州文庙
本文访古:
(1)
(2)参考资料:百度贴吧:当年明月在《顾炎武〈北岳辨〉注译》;
百度百科:北岳庙(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除特殊声明外,所有图文均为作者本人摄影、撰写。
特别注意:本文首图底图已与视觉中国图库(VCG)签署摄影作品独家授权协议,本文为个人非商业使用,如转载需要删除图片或获得图库授权。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