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符烈士像
解放战争时期,我*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烈士,他们有的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有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中孙瑞符烈士就是他们当中非常杰出的一个,他逝世后碑文上题写着“孙瑞符同志精神不死”,以缅怀他为革命、为人民做出的突出贡献。
孙瑞符别名孙久清,年出生于辽宁省北镇县沟帮子镇的一个小商业家庭。孙瑞符在家中排行老二,兄、弟、妹各一。他7岁上沟帮子扶轮小学,14岁到锦州中学读书,15岁考入沈阳第三高中。年“九·一八”事变后,孙瑞符赴北平(今北京),入东北学院高中部学习。毕业后升入北京大学化学系。青少年时期的孙瑞符,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他坚持半工半读,利用课余或晚间教书、绘画换来微薄的收入维持学习生活。
走上革命道路
年秋,孙瑞符参加了北平民族解放先锋队活动,从事抗日救亡组织宣传活动,并担任北平“民先”总队部小队长兼出版部秘书,他组织“民先”队员,创办“民先”进步报刊,书写抗日标语,散发救亡传单,宣传民主抗战的革命思想。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大举进攻华北,孙瑞符随“民先”领导的平津流亡学生会奔赴南京,后转武汉、西安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年2月,孙瑞符被调往中国共产*领导下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担任曲沃、冀城、夏县三个“牺盟”中心区的宣传部长,负责抗日宣传发动工作。年1月,冀城“牺盟”中心区迁至平陆涧阳镇赵家坪,改称夏县“牺盟”中心区,孙瑞符继任宣传部长兼秘书处处长,他坚持在中条山区做抗日工作,主办的《中条战报》成为宣传民主、抗战的革命阵地。年4月,孙瑞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在夏县中心区,他主办开展了干部轮训班,还领导群众开展了减租减息活动,工作搞得轰轰烈烈。
年初,孙瑞符入中共北方局*校第三期学习班学习,并担任学习班*支部委员和学习小组长。学习期间,他认真钻研*的方针政策,就刘少奇同志《*的建立中的问题》一文,写下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提高了自己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8月,他被调到太行山区新华日报社工作,具体负责华北版的编纂。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担任编辑委员、经理部主任、秘书、代部长,并兼任经理部*总支书记等职。他以出众的才华,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致力于*的宣传教育工作,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军阀的反动愚昧统治,传播革命思想,特别是为祖国早年科普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年5月,日伪调动大批人马扫荡太行山区根据地,孙瑞符主动投身于战斗行列,组织经理部工作人员转移,保护印刷机器,营救受伤同志,掩埋牺牲战士的尸体,表现出共产*员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年9月,孙瑞符同志被调往延安,分配到中央*校六部学习,任第二十*支部支委。他参加了延安第二期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聆听毛泽东同志关于《为人民服务》的讲话后,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
参加东北解放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孙瑞符奉命奔赴东北,他们昼夜兼程,绕过古北口,穿过“无人区”,历经两个月,于11月2日到达沈阳,继而转赴锦州。之后,锦州地委派他到阔别14年的家乡——北镇县工作,任工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
面对被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反动派蹂躏的北镇河山,听到父亲被日本鬼子活活逼死,母亲被苦难的生活折磨离世,弟弟参军后一直没有音信,年幼的妹妹被乡下的姨娘收养等消息,孙瑞符十分难过。他化悲痛为力量,夜以继日地领导北镇人民开展工作。当小妹孙匀得知孙瑞符回到家乡的消息后,特意跑来看望并责备他,孙瑞符同志则耐心的安慰小妹:“革命就会有牺牲,只有少数人的牺牲,才能使多数人得以生存和幸福,我们要振奋起精神来……等你以后长大了,也要参加革命工作,继续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事业……”
当时,孙瑞符领导的北镇县是反动势力盘根错节,活动十分猖獗的地方,但他毫不畏缩,深入基层,放手发动群众,处决了恶贯满盈的大汉奸、日伪时期北镇镇长鲁化民,当地的群众无不为之拍手称快。他还深入到工厂、农村、机关、学校,与革命群众接触,热心扶植培养他们当中的积极分子,动员城乡进步青年学生,在县城内刷写革命标语,大张旗鼓地宣传*的政治主张和宗旨,扩大*的政治影响。
年12日,国民*反动军队大举进犯东北,靠近铁路沿线的大中城市相继失守。据此,东北局和辽西省委决定:辽西地区分别划归阜新地委和北(北票)阜(阜新)、义(义县)联合工委领导,北镇、黑山两县的干部应立即向阜新地委靠拢,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12月末,北镇县委和政府全体人员在孙瑞符同志的带领下,转移到阜新北部务欢池,坚持在阜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他们为主力部队筹集粮草、大车、担架,赶制军装、军鞋,动员民工全力支援秀水河子战斗,出色地完成了*所交给的各项任务。
年2月下旬,孙瑞符随阜新地委北撤至通辽,任通辽中心县委领导下的开鲁县委副书记。这时他已身患癌症,剧烈的病痛不时向他袭来,但他还是咬紧牙关,领导开鲁人民开展锄奸反霸、减租减息以及春耕生产等工作。
年7月,*组织调他到科左后旗任副旗长。科左后旗蒙古族群众较为集中,语言不通,生活风俗各异,此时孙瑞符病情已恶化,但他仍然忍着病痛到科左后旗主持会议,积极地贯彻*的民族政策,尽力做好工作。他的这种革命精神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8月,他终因劳累过度病情加重,医院部分医务人员赴哈尔滨途经开鲁县城,哲里木盟地委闻讯后,特意通知孙瑞符赶到开鲁治病。在开鲁县经手术后,孙瑞符的病情稍有好转,刀口刚见愈合,他就主动要求出院。年末,哲里木盟蒙汉联军挥师南下收复失地,他连夜给组织写信,决心参加南下的战斗行列。得到批准后,他心情十分激动,在日记中写道:“希望去掉每个人心头的大痛,自己能够参加这个行列也算是幸事,但要完成这个任务才不负此行……”他在另一篇日记中又写道:“希望是最宝贵的东西,人们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希望,那就太荒凉了,比如我自己吧,来时希望一个胜利!回去希望带回这个胜利,给那些希望着我们的人们……”广袤的科尔沁草原,到处寒流风雪和飞沙……艰苦的战斗生活,没有使这位身患重病的战士屈服,他拖着带病的身躯为了草原人民的早日解放,艰难地跋涉着,以惊人的毅力默默地实现着自己的诺言……
年2月,孙瑞符调任科左中旗旗委书记。同年4月,兼任中共哲里木盟工委委员、宣传部长。由于在随军南下的过程中过度劳累,孙瑞符旧病复发,腰部出现碗口大的肿瘤,影响坐立和行动,但他仍不愿离开工作岗位。5月,鉴于他身体消瘦,腰部肿瘤也在迅速增大,*组织强令他到洮南疗养院休养。因疗养院医疗条件有限,只好转至哈尔滨市陆军总院,医院名医会诊确诊为肾癌晚期,已无法救治。面对病魔和死神的威胁,孙瑞符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惧,他如实地向中共辽吉省委写书面汇报,表明自己愿在生命的有限时间内重返哲里木工作,决不能在病床上消磨时光。他在病床上,阅读了《目击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本书后,他在读书笔记中写道:“人们就应该这样活着或死去,要爱就爱,要恨就恨,一切都应有强烈伟大的目的,这就是生与死的力量所在……”他对医务人员说:“同样的病长在不同性质的人身上,就应该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只要还有一线光明,就应该去努力争取。”中共东北局、辽吉省委十分关心孙瑞符同志的病情,省委组织部长曾固同志,于年5月30日写给他的信中说:“你的病尽量按现有条件积极治疗,可和医生研究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如不能彻底治疗,能停止其发展也好。总之,在精神上不要造成负担,否则会影响病的治疗。至于工作的事,目前不必考虑。”接着,中共辽吉省委书记陶铸同志也于6月4日写了回信:“……近日辽吉形势大发展,省委及各地同志因之较忙,故未常写信给你,望能见谅。我们同意你去苏联医病,望向东北局争取能去,省委将另发电报申报请示东北局为你设法赴苏。已去电调张彩同志北来,你赴苏之事定夺后,行前需如何准备及有何困难要解决,望定后来信告之,以便筹办。”7月初,在上级*组织的关怀下,由爱人张彩陪护,孙瑞符到达莫斯科,医院治疗。
此时,孙瑞符的病情急剧恶化,尽管刀割般的疼痛导致他不断地呕吐,但他仍然坚持按时进食、服药,从不呻吟,积极配合治疗,希望院方能尽早予以根治。医院决定进行镭放射治疗后,立即进行摘除肾肿瘤手术。在苏联工作的王稼祥同志以及贺子珍、李敏等同志对他的病情十分关心,特来看望,这使孙瑞符深受感动。事后,他对爱人张彩说:“我们来到了莫斯科很不容易,你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俄文,如果我的病情能够根治的话,出院后我们可请示王稼祥同志,或转请*组织,允许我们在此留学,你学纺织,我学钢铁,或仍去化学系深造,回国后好为祖国的建设服务。”接着他又说道:“万一治不好,也不要紧,你就答应把我的遗体献给医疗科研部门,供他们作治疗癌症的科学研究之用,以解除更多病人的痛苦……”谁知这段话竟成了孙瑞符同志的临终遗言。
年7月28日,癌症夺去了孙瑞符同志的生命,时年31岁。孙瑞符去世后,夫人张彩遵照他的遗嘱,将其遗体的有病部位献给了莫斯科有关医疗科研部门,然后将其遗体火化,运回祖国,骨灰安放在吉林省白城子烈士陵园,并筑有高两米左右的纪念碑。碑的正面刻着:“孙瑞符同志精神不死”。碑文中写道:“孙瑞符同志性格刚毅,生活俭朴,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有丰富的思考能力和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孙瑞符同志虽死,但他毕生的精力贡献人民解放事业的功绩与优良作风,将永垂不朽!”
作者:通辽市委史志办苏丽丽
刊发于年5月17日《通辽日报》文荟版
编辑:苏伦高娃校对:张静审核:阿古达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