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是松江城的中轴线,“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松江历史文化的精华聚集于此。孙中山先生年12月26日至27日莅临松江,从这里走过。踏着这位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光辉足迹,年春毛泽东到松江指导国民*组织建设,年6月宋庆龄到松江视察农业合作化,都曾从这里走过。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松江人民不仅举行隆重的悼念仪式,而且将这条光荣的革命道路命名为中山路。此外,还先后建立中山纪念亭、中山公园,设立中山镇,今天的中山街道和中山小学也是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本文全面梳理了孙中山先生与松江的历史及其深远影响,澄清了“孙中山在醉白池留影”的历史疑案,是孙中山研究的最新成果。
孙中山与松江
文/程志强
一、《孙中山全集》(人民出版社),共有五篇文献与松江有关
1.大约撰于年前后的《农功》一文,提到松江的“金城稻”
“然而良法不可不行,佳种尤不可不拣。地属高亢,则宜多种赤米。赤米即红霞米,松江谓之金城稻,色红性硬,最为耐旱。四月布种,七月即收,今北地多有种之者。
”这是目前所见孙中山最早提到松江的文献。当时孙中山年仅25岁,在香港西医书院就读。此前一年,他曾上书同属香山籍的退休官员郑观应,就农业、禁烟、教育等问题提出建议。这篇《农功》提出了发展农业的主张,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改良中国的农业生产。
金城是广东潮州的别称,“金城稻”是原产于广东潮州的早熟稻种。从南宋开始,金城稻传至江浙、福建等地。据文献记载,金城稻特点是粒尖、色红、性硬、耐碱、耐旱、早熟,但口感不佳,为“谷之下品”,在松江府近海之田种植较多。明朝中期松江人称之为赤米,明末始有“松江赤”之称,并列为“吾松特著者”之一。除松江方志外,明代农学专著《农圃四书》(黄省曾著)《农遗杂疏》(徐光启著)也有相关记载。
现在我们已无从知道孙中山先生是从何处得到关于松江金城稻种植情况。可以肯定的是,当时还在学习西医的中山先生已经因为对国计民生的关心而注意到松江的农业物产,这可以算是他与松江结缘之始了。
2.年2月6日《令松江太仓所属本年应完粮税暂拨沪军应用文》
“查上海为江海机关,各省北伐之师,大半取道沪上。该都督应付饷糈子弹,源源不绝,自属力任其难。当此民国共和,本无分畛域。所请将松江、太仓各属本年民间应完钱粮及地方各项税捐,暂行拨归沪军应用,亦一时权宜之计,事属可行,应准变通办理。
”这是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任上,应沪军都督陈其美之请,以上海财*紧张,将松江府和太仓县的钱粮税捐临时调付上海使用,这也可算是松江对辛亥革命的一大贡献了。
3.年12月27日《在松江清华女校欢迎会的演说》
“民国未成立时,贵校对于革命事业,极有关系,因松部*员,常藉贵校为交通机关。兄弟今日到此,躬逢盛会,且见贵校发达情形,心甚喜悦。此次革命,女界亦与有功。现在破坏方终,建设伊始,诸君当思腐败之*府,既由吾辈推翻,建设之事,亦当由吾辈担任。此后男女两界均应协力同心,以全副精神,组成一伟大之中华民国。此革命之初心,亦贵校同志之所同情也。以世界大势论,地球上只有五、六强国,比较人口,我中华民国最占多数,所缺乏者教育耳。今在建设之初,吾辈亟当致力于社会,多办学校。贵校于女子教育既有此基础,务望力事推广,成松江女学之规模,中国女学之模范。
”年12月26日下午3时,孙中山莅临松江。次日上午10日视察清华女校,发表了这篇演说。
4.年发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提到“松江之运河”
“此项系统包含南运河与黄浦江、与太湖、及其与为联络之水路而言。此中吾所欲为最重要之改良,乃在浚广浚深芜湖、宜兴间之水路,以联长江与太湖,而又贯通太湖浚一深水道,以达南运河苏州、嘉兴间之一点。其在嘉兴歧为两支,一支循嘉兴、松江之运河,以达黄浦江;他一支则至乍浦之计划港。
”这是孙中山为建设上海港而系统规划的一部分《江南水路系统》,主要目的是“此项长江、黄浦间水路,当其未达上海之前,应先行浚令广深至其极限,使能载足流水。一面以洗涤上海港面,不容淤积;一面亦使内河船舶来往于江海之间者经此,大减其路程也。”
5.年2月24日《给程潜的训令》
年3月2日,孙中山在广州市正式成立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自任陆海军大元帅,程潜为军*部长,统率各军重整军*,清剿叛乱,以图北伐。这份《给程潜的训令》主要内容是同意滇军总司令杨希闵请求抚恤革命烈士黄文高的报告。
黄文高是湖南浏阳人,官到江浙提标事营营官,驻枫泾。年加入同盟会。次年年初组织起义失败,在被捕前吞金自尽。死后葬于“松江松堤之侧”。黄文高育有三子,皆投身革命,当时皆为滇军军官,且有军功。
此前军*部已接到湘军总司令谭延闿请求褒扬烈士的报告,并追赠黄文高为陆军中校,给予中校恤金。接杨希闵报告后,再令“将黄文高殉难事由追赠给恤案由,分别转行湖南省*府备案,并崇祀湖南烈士祠,以彰义烈,而示来兹”。
二、年12月26日至27日,孙中山视察松江22小时
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任临时大总统。4月3日到达上海,开始周游各省,所到之处,一面考察国情,一面宣传民生主义和“社会革命”的主张,以及“建设新中国”的设想。《孙中山全集》收录他从4月3日至年底共篇演讲,足迹遍布上海、武汉、福州、广州、澳门、香港、烟台、天津、北京、张家口、太原、济南、青岛、江阴、安庆、九江、南昌、芜湖、杭州、松江共20座城市,几乎走遍半个中国。松江是孙中山先生这一年考察与演讲的最后一站。
1.12月26日下午,视察国民*华亭县支部,夜宿陈公祠
12月26日,孙中山先生携陈其美、戴季陶乘“钧和号”兵船到闵行、松江视察。下午2时从闵行码头起锚,3时抵达松江大涨泾黄浦江口岸。钧和号是一艘排水量吨的较大兵船,不便驶入大涨泾,松江水陆统领沈梦得乘“安靖号”浅水兵来到岸迎接。中山先生换乘“安靖号”,松江水陆军队及城内外商团都在大涨泾松江码头迎候,齐鸣礼炮21响。在迎宾仪式中鸣放礼炮,最高规格是21响,一般为国家元首鸣放。这是松江军民对孙中山先生的最高敬礼。孙中山先生上岸后,与大家一一问候,随即乘马由竹竿汇到西门大街,来到国民*华亭县支部所在地——位于西塔弄底的陈公祠。
陈公祠是为纪念鸦片战争民族英雄陈化成,将松江名园秀甲园改建而成。孙中山到达陈公祠后,先瞻仰陈公遗像,鞠躬致敬,随即出席松江国民*恳亲大会。孙中山先生登台演说,对松江国民*员的革命精神及其所作的贡献表示赞佩,向*员解释了当年8月改组同盟会为国民*的重大意义,重点阐述铁路*策。
孙中山认为,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发展实业,而建筑铁路则是“发展中国财源第一要策”,因为实业范围很广,而“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孙中山到松江的第一场演讲,即重点阐释他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