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472岁大高玄殿边修边迎宾
TUhjnbcbe - 2020/7/1 10:26:00
北京医院治白癜风

472岁大高玄殿边修边迎宾,


13日,中国惟一一座明清两代皇家道观——大高玄殿重新打开紧闭了几十年的大门。大高玄殿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是紫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60年来,大高玄殿一直被借用,最近几年才陆续移交故宫博物院。故宫院方表示,大高玄殿将边修缮边开放。


在故宫筒子河北岸、景山西侧,有一组恢弘的建筑,最近60多年一直大门紧闭。这就是贵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大高玄殿。昨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带着文博专家和媒体走进这处建筑群。如今还有20多座违建的大高玄殿,经过修缮将在2016年成为故宫的新开放区,集展厅、数字影院和露天文化广场为一身。


现场


古树从违建中钻出来


从一张示意图上看,从南往北,这组建筑群中轴线上的大殿依次为大高玄殿、九天万法雷坛和乾元阁。建筑布局严整,保存明代特征。


不过,进入大高玄殿的大门,还没顾上看建筑,故宫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嘱咐大家“小心脚下”。见方的砖石地面布满了龟裂纹,台阶下的位置低下去三四十厘米。单霁翔说:“这才是原本的地平面,占用单位历次铺道,逐渐抬高了路基,今后都要降下去。”


虽然数十年未曾修缮过,大高玄殿的气势犹在,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这是古代建筑中的最高等级。台阶中间的丹陛上雕刻着仙鹤和盘龙的花纹,周围长出一圈杂草。一位古建筑专家弯下腰拔草,然后用拍照。他说:“这是典型的明朝雕刻,比清代雕得更细致生动。”


再往后走,是九天万法雷坛,后墙上有两排大窟窿。一位工作人员说:“原来这就是简易房的后墙,这些洞是当时打的房梁。”坛旁,一座违规建设的小楼里“顽强”地生长着一棵古树。


拐个弯儿,才能看到最后一幢建筑——乾元阁。2011年,已经岌岌可危的楼阁率先启动了加固抢险工程。如今,这里算是这组建筑群中最气派的一座古建。不过登楼东望,十来米外就是3座冷却塔。单霁翔说:“大高玄殿占地1.3万平方米,我们已经清理了好几车垃圾。现在还戳着20多座违建,得请专业公司来处理。”


修缮


大殿将360度扫描


此前,故宫方面已经对这组建筑进行了勘测,“诊断”现存古建筑大木结构年久失修。同时,瓦面损伤、装修拆改,彩画及台基望柱、栏板、排水龙头等石构件缺失伤损严重。大高玄殿院内多有私搭乱建现象,一些古建被用作维修车间,内部堆放着大量杂物、易燃品,烟感、避雷等消防设施不完备,隐患重重。


以大高玄殿为例,殿内正中后加了4根柱子,一侧垒起个舞台,地面上铺着木地板,墙壁上刷着宣传标语。单霁翔说:“这些柱子对大殿的支撑起到了一定作用,今后是拆掉还是保留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但是我们会保证文物维修的原真性。”大殿上方的凿井里垂下一根绳子,是用来悬挂仪器的,在修缮前每一座建筑都需要做一次360度的扫描,记录历史信息。


目前,大殿周围的汉白玉栏杆不少已经被红色的围挡包裹住。故宫工作人员解释:“围上是怕往外清运垃圾时误伤到。”一年半后,这里将按照修复方案逐步重焕昔日风采。


开放


数字影院可能开夜场


“这里将边修缮边开放。”单霁翔表示,大高玄殿修复完成后,将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


按照规划,大高玄殿为宫廷所属道教庙宇,明代时是道教祭祀场所,清代为祈雨、雪之坛。进行保护性修复后,基于维护历史原貌的原则,故宫博物院将举办道教相关文物的展览,以恢复和提升其历史和文化氛围,首展已确定与武当山合作。九天万法雷坛区域设置为数字博物馆,乾元阁的东西配殿将不进行复建,形成小型的文化广场,对观众和青少年开放,举办文化活动。


单霁翔表示,大高玄殿位于紫禁城外,可以不受闭馆时间的限制,市民下班后也可以到这里继续参观。


内存


大高玄殿,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是我国惟一一座明清两代皇家道观,是紫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宫博物院一直拥有大高玄殿的产权。


1950年,有关部门临时借用大高玄殿举办展览,此后临时展览变为长期陈列。1956年展览结束后,未经故宫博物院同意,大高玄殿又被转借,一借就是近60年。


多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协委员多次呼吁尽快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将大高玄殿腾退修缮后对社会开放。2010年6月11日,在国务院的协调下,故宫博物院和大高玄殿占用部门签订了《大高玄殿移交协议书》,大高玄殿南北院陆续移交故宫博物院,但仍存在一些遗留问题,一些古建筑仍被占用单位作为仓库及配电室、木工室等使用,给故宫博物院完整收回大高玄殿院落并进行统一管理、保护、修缮造成不便,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013年5月26日,经多方协调,大高玄殿遗留设施移交协议的签署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至此,大高玄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相关


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成立


本报讯( 刘冕)即将启动修缮的大高玄殿,是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成立后的第一个大项目。昨天,这个新研究所正式揭牌。


单霁翔透露,尽管先辈们在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仍有很多学术研究空白留待后人去填补,新研究所亟待解决的就有五大问题。


目前,古建筑的实物信息数据库缺乏。一些易受损害的建筑元素,例如外檐彩画长时间遭受日照,珍贵的历史信息将会褪去,应该尽快收集实物信息并建立相关数据库。


工作人员在勘察与维修保护工程中没有标准化依据。国内很多文物保护单位都在大规模进行维修工程,由于不合理的制度设置,以及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造成维修工程经常处于赶工期的状态。而在前期勘察和方案制定过程中,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依据,造成方案文本在基本框架方面即“五花八门”。这些情况都可能造成建筑信息在维修前后的流失。


明代建筑和清代建筑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各个朝代的早、中、晚期做法也不尽相同,目前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但是还缺乏系统性,时代特征的判定具有局限性。


营造技艺的抢救性研究工作亟待开展。目前很多维修工程中加入新型做法,传统做法面临挑战,同时,一些技艺如搭材作已经面临消失的边缘。所以,应加快进行传统营造技艺的抢救性研究工作。


建筑病害记录无标准参照,中国建筑遗产监测无章可循。“我们应该尽快建立病害记录标准,探索科学化的遗产监测,实现预防性保护。”

1
查看完整版本: 472岁大高玄殿边修边迎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