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你所不知道的北镇美景美文
TUhjnbcbe - 2024/2/27 15:42:00

文字:马俊儒摄影:君子兰先生


  一座大山造就了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因大山而得名。这就是具有四千多年历史的北方重镇----北镇。


  提起北镇,许多的小资们,会用非常惬意的词汇,来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北方小镇”、“我的小城”等等,听起来非常悦耳动听,沁人心弦。而对于不了解北镇的他乡人,更会投以诧异的目光,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城镇吗,何以高谈阔论。更有的人,云山雾罩,朴侃戏说,把本应清晰的东西,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每当我听到这些话,总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仿佛要向世界呐喊,你了解北镇吗?其实,冷静下来,大可不必。“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知者不为怪,毕竟是已经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了,难免有些模糊不清。

然而,当打开的史册,翻到北镇的那一章,你才会感到莫大的震惊,无比的动容。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这才是我的北镇,的北镇。在的历史上,他曾经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说起北镇,还是从“镇”字说起吧。

这里所说的“镇”,不是集镇的镇,也不是城镇的镇,而是震慑之意的镇。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在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能力认识和驾驭大自然。对自然界的诸多事物及现象,比如,生老病死、穷富苦乐、风雨雷电、洪涝干旱、地震灾害等等,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和解释。从而产生了疑惑和虚幻。久而久之也就臆想出天神、地神及各种各样的神,把万物的产生和变化,都归宿于天地神的造化与安排,是主宰天地之间之一切,至高无上的神。因此,当人们遇事不解时,就会求助于天地之神,予以恩赐与保佑,并进行拜谢还愿,这就是最原始的自然崇拜。而后,封建帝王为了维护其统治,把祭天祭地列为定制,并举行官方规制化的崇拜仪式。据文献记载,祭天祭地的礼仪,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一直延续到年清王朝灭亡而告终。


  那么,为什么又出现祭山、祭水的规制呢?封建王朝认为,山川渎海是天地指派的神仙,来镇守着一方平安与宁和的。因此,才不断地对名山大川加封进爵,顶礼膜拜。


  然而,朝廷对于山川渎海的选定,也是非常严格与庄重的。首先要选定方位,然后要认其灵气,最后要选择形制与秀美。一旦确立,凡是大祀都由皇帝亲自到场致祭。不能前往时,派亲王或大臣代祭。如都不能前往时,在北京的天坛、地坛、先农坛遥祭。

(这是北京地坛供奉北镇医巫闾山之神的牌位)

(这是北京先农坛供奉北镇医巫闾山之神的牌位)


  确立的五岳为:中岳嵩山(河南登封)、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南岳衡山(湖南衡山)、西岳华山(陕西华县)、北岳恒山(山西浑源)。

确立的五镇为:中镇霍山(山西霍州)、东镇沂山(山东临朐)、南镇会稽山(浙江绍兴)、西镇吴山(山西陇县)、北镇医巫闾山(辽宁北镇)。

确立的四海为:东海(山东莱州)、南海(广东广州)西海(山西蒲州)、北海(河北山海关)。

确立的四渎为:东渎大淮(河南唐河)、南渎大江(四川成都)、西渎大河(山西蒲州)、北渎大济(河南济源)。


  纵观历史,北镇医巫闾山从唐尧虞舜到北魏时期,均被封为北方幽州之名山(即镇山之意)。

(这是北镇庙供奉的医巫闾山山神)


  隋朝,开始设立四镇。隋文帝杨坚于“开皇十四年闰十月,下诏: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西镇霍山,并就山立祠。”这是修建北镇庙神祠,最早的文字记载,也是北镇称谓的起由。


  唐朝,在设四镇的基础上,又增设一镇。唐玄宗李隆基于天宝十年诏封五镇公爵,即封“东镇沂山为东安公、南镇会稽山为永兴公、西镇吴山为成德公、中镇霍山为应圣公、北镇医巫闾山为广宁公。也是称北镇为“广宁”名字的由来(北镇县之前曾称为广宁县)。


  宋朝,徽宗政和三年,加封五镇王号,将医巫闾山封为广宁王。

金朝,章宗明昌六年,封医巫闾山为广宁王。


  元朝,成宗铁木耳于大德二年,发布加封五镇诏书,封医巫闾山为贞德广宁王。

(这是元朝大德二年加封五镇的圣诏之碑)


  明朝,太祖洪武二年下诏“改正祀神名号,依古定制,凡岳、镇、海、渎,并去前代所封名号,止以山水本名称其神”。将医巫闾山定名为“北镇医巫闾山之神”,更加提高了其祭祀的级别。

清朝,延续明朝的称谓至终结。


  翻开史册,对医巫闾山的尊崇祭祀,延续四千多年,在东北乃至的名山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因此,几千年来,众多的帝王将相、君臣命官、文人学士、骚人墨客,来此祭拜揽胜者,络绎不绝,留下诸多的文化遗迹,成为北镇历史上非常浓重的一笔。


  公元两千多年前的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诗人,他闻知北方医巫闾山,在梦中与此相见,感触颇深,在他的名著《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表达了屈原对医巫闾山的敬仰之情。


  辽朝,是以契丹贵族为统领的少数民族政权,共延续年。曾在医巫闾山设牧场,是辽国国强兴邦的重要标志。因此,帝王重臣曾来医巫闾山巡察、狩猎、祭祀、朝拜40多次,其景宗皇帝一人就来过12次。辽太子耶律倍来闾山隐居,留下诸多的书文画卷,被誉为让国皇帝。萧太后系景宗的皇后,其儿圣宗继位后,摄国政。曾跟随夫君及儿子来医巫闾山数十次,并颁布著名的“闾山下诏”。

(辽萧太后祭山大典)


  元朝,著名的宰相耶律楚材,他刚直不阿,忠心报国,曾辅佐三代朝政。儿时在其母的陪伴下,在闾山建书屋三间,而后中考甲科。晚年曾写下赞美及怀念家乡的诗歌三十多首,是闾山培育的一代英才。


  明朝,朝廷在北镇设总兵府。嘉靖十七年,镇守辽东总兵官右都督马永在闾山所书“壁立万仞”、“闾山第一石”、“瞻忆皇都”。嘉靖四十年秋,朝廷御史分守道张邦土来东北巡边,在闾山写道“医闾佳胜”、“游目天表”。隆庆、万历年间,李成梁被朝廷任命镇守辽东总兵官,任职二十二年,被朝廷表彰功勋。嘉靖年间,朝廷御史贤相潘珍、程启充、刘琦在游览闾山之时,用四种笔体写下歌赞闾山的诗句,刻碑建亭,取名“具瞻亭”。


  清朝,是朝廷祭祀医巫闾山之鼎盛时期。顺治皇帝入京以后,历代帝王回盛京祭祖已成定制。每次均从热河休整出发,沿大御路北上。北镇乃必经之路,因此,祭祀医巫闾山成为必定程序,并在北镇庙举行祭山大典。

福临于顺治元年八月,由盛京迁都北京,八月二十日,由盛京起程,九月初二,驻跸广宁,然后抵京。

(顺治皇帝)

(清朝皇帝祭山大典)


  康熙皇帝东巡三次。

第一次,康熙十年九月二日,率太皇太后、皇太后、群臣百僚路经广宁。

第二次,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路经广宁。

第三次,康熙三十七年十月经过广宁,并即兴写下《过广宁望医巫闾山》、《广宁道中》、《十三山》诗三首。给北镇庙亲书《郁葱佳气》匾额一方。

(康熙皇帝)

(北镇庙大殿壁画)


  雍正继位前二年,在其父康熙皇帝登基六十年大庆之时,代父亲其愿,去盛京祭祖。途径北镇时,祭祀医巫闾山,并写下《望医巫闾山》诗三首。

(雍正皇帝)


  乾隆是清朝来北镇最多的皇帝。

第一次,乾隆八年十月中旬,路过广宁,写下《广宁道中》诗一首,又依其祖父诗赞医巫闾山的原韵吟诗一首。并特颁御书《乾始神枢》的匾额一方,悬挂在北镇庙大殿。

第二次,乾隆十九年九月二十三日,进入广宁境内,遥望医巫闾山,即兴吟诗一首《望医巫闾山.再依皇祖原韵》。二十四日,在北镇庙亲祭医巫闾山山神,并遣官员祭祀辽太祖陵。随后写诗《祭北镇医巫闾山》、《画松》、《翠云屏》三首。在游览医巫闾山中,得知“道隐谷”、“逐鹿图”之事,吟七言绝句诗一首。见瀑布涌下,写七言绝句《圣水盆》一首。回驻跸大营,写五言三十韵古诗一首,封闾山八景。

第三次,乾隆四十三年八月八日入广宁,随即幸吟《广宁道中作》五言律诗一首。翌日,去北镇庙祭祀山神,并写下《祭医巫闾山》五言律诗及《翠云屏》七言绝句各一首。此后,游览医巫闾山,写下《观音阁即景》等四首诗。九月二日到盛京祭祀三陵之后回京,路过闾山时,又写了《三依皇祖原韵.望医巫闾山》五言诗一首。

第四次,乾隆四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率十五子顒琰、十一子永瑆、十七子永璘及亲王、大臣百僚一行进入广宁,在路中第四次写下《广宁道中》诗。九月二十八日,谒北镇庙行礼,祭祀毕,写五言律诗《祭北镇庙礼成述事》和七言绝句《翠云屏》各一首。又连夜写出《广宁詠熊廷弼王化真事》七言古诗一首。翌日,游览医巫闾山。第三次写出《道隐谷》诗一首。又见石棚飞瀑,再吟七言绝句《圣水盆》诗一首。到观音阁,见此庙焕然一新,礼佛毕,写《观音阁即景》五言律诗二首。翌日早起程,乾隆见鹅毛大雪,有感而发,作七言律诗一首《广宁道中对雪》。

(乾隆皇帝)


  嘉庆皇帝于嘉庆十年闰八月七日到达广宁南御营。二十二年前陪同其父来广宁时,“广宁行宫”尚未建成。当来到行宫时,甚是欣慰,写下《仰止堂》、《含碧斋》、《北镇庙瓦砚铭》诗三首。翌日,嘉庆皇帝率群臣到北镇庙行礼,举行祭山大典。礼毕,即赋《北镇庙拈香敬述》、《祭北镇医巫闾山》诗二首。然后,登临闾山游览。进观音阁礼佛后,写下《观音阁歌》一首。

第二次,嘉庆皇帝于嘉庆二十二年八月十六日到达广宁,遥望医巫闾山,恭依其祖原韵,咏《望医巫闾山》五言古诗一首,然后驻跸广宁行宫。翌日,亲谒北镇庙,祭祀山神。礼成后回行宫,依照皇考乾隆皇帝原韵,作《祭北镇庙礼成》诗一首。游医巫闾山时,又作《观音阁歌》一首。

(嘉庆皇帝)


  道光皇帝于道光九年九月九日到达广宁行宫驻跸。依前朝先例,亲谒北镇庙,举行祭山大典。礼成回行宫,作《致祭北镇医巫闾山》诗一首。翌日,游览医巫闾山,这是道光皇帝第二次登临闾山,此情此景,倍感愉悦,乘兴写下“气象万千”四个大字,后被刻于一石壁上。而后,又吟咏《观音阁歌》诗一首,抒发礼佛观山的心怀。

(道光皇帝)


  清朝,是朝廷祭祀北镇最为繁盛时期,六位皇帝十二次亲临北镇祭祀山神,留下诗赋四十九首,并刻石立碑,陈列在闾山和北镇庙内,成为北镇文化史上的珍贵遗产。这段空前盛世,标志着他曾经有过的辉煌,更不愧为历史赋予他的盛名---北镇。


  盛名之下,必有营造。朝廷倍崇神山,世间感于灵应。医巫闾山被确立与推崇之后,几千年来,建在山巅谷底、平川高岗的宫殿、庙宇、府邸、陵寝、城桓比比皆是。宛如镶嵌在这片高贵土地上的一颗颗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从而孕育、丰富着北镇文化的多彩与繁荣。

(北镇庙大殿壁画)


  建于隋朝的北镇庙,雄伟肃穆的耸立在医巫闾山脚下。富丽堂皇的七层大殿,错落有致,清幽静谧。显示着那一份皇家的气派与庄严。林立的碑刻,书写着皇家祭祀山神的历史过程,记载着镇山文化在中华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是北镇存在于北方几千年价值的佐证。


  望海堂,建于医巫闾山绝顶之上。系辽太子东丹人皇王耶律倍的读书堂,它居高临下,仿佛则与世隔绝之想。可就在这险要幽境之上,造就了一位举世无双的书画家、博大精深的诗人,而名扬天下。

(望海堂遗址)


  在闾山绝顶之下,建造着两座陵寝。埋葬辽东丹人皇王耶律倍、辽世宗耶律阮的为显陵。埋葬辽景宗耶律贤与萧燕燕、天祚帝耶律延禧的为乾陵。为护奉显、乾二陵,在医巫闾山东麓,建有显州城、乾州城。就此医巫闾山成为辽朝的生命之山。

(闾山绝顶)


  建于辽天祚年间的崇兴寺双塔,屹立于广宁城东北隅,如此高大,双双对峙的砖雕实心塔,在全国实属少见。究竟是谁而建,为谁而建,千年以来,谜团未解。待有朝一日,谜底顿开之时,该是多么大的惊喜啊。


  广宁城的设立。明朝朱元璋统一,建立朱明政权后,元朝的残余势力北缩,广宁一带非常重要。明朝在辽东地区实行军卫制。于洪武二十二年建立广宁卫,同时建立广宁城。并设立镇东堂,是当时统管辽东地方的最高军政机构,广宁城成为北方政治军事的中心。


  鼓楼,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嘉靖十六年都御史总兵马永重修。李成梁镇守辽东驻兵北镇时,在鼓楼西部建“镇东堂”,作为军事议事场所,将鼓楼作为点将台,因此称“鼓楼点将”。


  李成梁石坊,建于明朝万历八年。神宗朱翊钧为表彰辽东总兵官李成梁镇守辽东的功勋而建。


  广宁行宫,建于北镇庙东侧。准确的建筑年限不详,据传应该是在乾隆十九年前。南北长米,东西宽80米。分三层院落,有正门、仰止堂、含碧斋、寝宫及厢房81间,是清朝皇帝驻跸之所。

(广宁行宫遗址)


  截止清朝,医巫闾山共有寺院庙宇54处之多,大部分均分布在大山之中。耶律楚材在一首诗中写道“无恙闾峰三百寺,遨游吟笑老余生”之句。虽说“三百寺”为泛举,在如此神圣的医巫闾山上,庙宇之多,是可以想象的。

(千年古寺观音阁)


  综上所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祭祀天地已形成了几千年的意识形态。如今,进入科学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不在相信神的作用。但有的人会把古代祭祀天地的礼仪与封建迷信活动划等号,这是不对的。祭祀天地是历代朝廷载入会典的纪念活动,是向大自然崇敬的一种特殊方式,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与封建迷信有着本质的区别。祭祀天地礼仪的形成,充分表明古人已经认识到,人类的生存,是要依赖大自然,尊崇大自然的。因此,祈求它不要发威、发怒,永保国泰平安,风调雨顺,让人类更好的生存。历代帝王也以此为主导,把祭祀天地列为定制,代代相传,这就是祭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北镇在古代的祭祀会典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历史赋予他的殊荣,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宝贵财富。镇山文化的呈现,描绘了这个城市的符号。如何挖掘与利用,如何研究与发展,是这里的课题。我们真诚的祝福北镇,愿这座充满祥瑞之光的历史名城,给我们带来永远的幸福与安宁。


  编后语:我是北镇人,曾经下过乡,当过兵,云走四方,最终还是回到了北镇,都源于我对家乡的那一份情感。今天发表的美篇,用多字的叙述,也不过是轻描淡写、一扫而过。有人不禁会问,你怎么知道的那么多。由于职业的需要,我曾经读过许多书,研究过一些历史,访问过专家学者,拜访过省市两级的档案馆、博物馆,写下了几十万字的笔记。把它已经印在了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成为了我“吃饭”的把式。在闾山工作的二十多年间,接待过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省市领导、国内外贵宾,有了这些本领,运用起来,就手拿把掐了。如今已经退休了,写点儿东西,完全是为了锻炼脑子,没有其它用意。拍了许多的照片,用文字加以说明,感觉还挺有意思的。有人说,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别把这些东西就饭吃喽。我想,我曾经拥有过,未愧对于事业,未愧对于社会,就足以了。退休后要有退休的状态,一切为我快乐而用,不是很好吗。

作者/来源:美景传闻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所不知道的北镇美景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