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三百年间,最强锦衣卫
TUhjnbcbe - 2024/2/4 14:44:00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

自从亲生母亲蒋太后驾崩之后,身为孝子的嘉靖皇帝,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样将生父兴献皇帝与生母蒋太后合葬于地下。

这日,他召来了身边最信任的内阁首辅夏言,说出了自己计划迁移兴献皇帝的遗骨入京与生母蒋太后合葬的想法。

没想到,大力支持嘉靖皇帝各项政策的夏言此时却极力反对。夏言称:“兴献皇帝的体魄已经埋葬很久了,如果贸然打开陵墓,怕是会泄了皇帝的灵气。恐怕兴献皇帝也不愿这样。”

修仙颇为自得的嘉靖一听,似乎挺有道理。迁移皇陵的计划只能作罢。但思父已久,让他极想回自己的“龙兴之地”去看看,慰问一下父老乡亲。于是,多年未踏出过紫禁城一步的嘉靖,居然一时兴起,打起了南巡的主意。

然而,嘉靖此行,诸事不顺,所到之处,常发火灾。借用皇帝身边宠幸的道士陶仲文的讲法就是:“火终不免,可谨护圣躬耳。”

圣驾刚驻跸河南卫辉,半夜,行宫就走水了!

刹那间,风助火势,行宫内火光冲天。众人惊慌失措,四散逃命,却从未想起行宫寝殿内还困着一位大BOSS。

好在一切正如陶仲文预料的一样,在紧急关头,一个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奋不顾身冲入火场,推开寝宫大门,一把将还未清醒的嘉靖背出了火海。

自此,凭借从龙救驾之功,这名锦衣卫得到了别人几辈子都修不来的帝宠和福报。

▲影视剧中锦衣卫的形象,来源:剧照。

01

救回嘉靖皇帝后不久,这名锦衣卫被提升为锦衣卫都指挥同知,掌本卫事,成了名副其实的锦衣卫“一哥”。

他叫陆炳,字文孚(一字文明或子孚)。除了大明御前“救火英雄”的头衔外,他还是嘉靖的“发小”。由于其祖父陆墀早年入了军籍,隶属锦衣卫,故在明孝宗给诸兄弟封藩赐府时,陆墀被选派到明宪宗第四子兴王朱祐杬手底下当差,为兴王府仪卫司总旗,充当兴王朱祐杬的出行门面。

在兴王就藩湖北安陆州(今湖北钟祥市)期间,陆家已繁衍出了三代。其中陆墀的儿子陆松,也就是陆炳的父亲,在兴王府当差期间,与兴王世子朱厚熜的乳母范氏,喜结连理,组建家庭,生下陆炳、陆炜两兄弟。

因此,实际年龄仅比嘉靖小三岁的陆炳,成了儿时最好的玩伴。

按照大明祖制,如无意外的话,兴王宗藩将与历任皇帝的龙子龙孙一样,可以在家问道养生,也可以在家三年抱俩,维系好宗藩内人员关系。只要不闯祸就行,这辈子就这样了。

可好运降临了。

正德十六年(年),刚承袭了兴王爵位的朱厚熜接到了一则重磅消息:他那从未谋面的堂兄正德皇帝朱厚照,游湖落水,惊吓过度,驾崩了!

由于朱厚照没有儿子,根据“兄终弟及”的程序,大明最高决策机构——内阁在商议后,决定以明武宗生母慈寿张太后的名义下诏,让兴王朱厚熜到北京来继承他家祖先留给他的皇位。作为兴王藩府的侍卫老班底,包括陆炳家在内的原兴王府扈从军户一律重新编入大明锦衣卫,跟着新皇帝到北京安家。

这一年,陆炳只有12岁。史书记载,“炳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步类鹤”。年纪虽小,就有了鹤立鸡群的身姿。

进京之后,嘉靖分封兴王府旧人时,也少不了陆炳的份儿——直接将当时还是半大小孩的陆炳,封作了锦衣卫舍人,负责本卫事务中的抄写文书工作,算是给自己的“好兄弟”一个读书成才的机会。

就这样,在“发小”的照料下,陆炳养成了“以官舍知书,颇览文籍”的好习惯。这为其日后飞黄腾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书生打扮的锦衣卫形象,来源:剧照。

嘉靖是外藩入京继承皇位,在京城内根基不深。相较于之前历任皇帝留下来的锦衣卫班底,他内心更看重那群在藩邸内整日尽职尽责的“老人”。像陆炳的父亲陆松这种有兴王府就职履历的官员,自然更受嘉靖青睐。

除了陆氏父子,兴王府的旧人王佐、陈寅等也颇受信任,并先后出任锦衣卫都指挥使,其子孙也都在锦衣卫中供职。可以说,嘉靖朝的锦衣卫就像今天的某机关大院,从老到小,大家既是工作中的上下级,也是生活中的老邻居。因此,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王佐、陈寅等人对陆炳也格外关照。王佐曾对陆炳说,要当锦衣卫老大,就一定要读书识字,精于公文,不能只是一介粗鄙武夫。

02

嘉靖十一年(年),23岁的锦衣卫储备干部陆炳不负众望,一举考中了武进士。

明朝科举中的武举上承唐宋,本质上都是以收揽民间遗才为基础,“延揽英雄,广储将帅”。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可以内平祸乱,外定江山。依照惯例,所有的武科举子在考取武进士后,都得到边疆去实习、观摩,以便适应战场环境,在未来的军职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

但实际上,从明朝武举诞生之日起,这种选拔将帅之才的工作就没有认真实施过。一来,从明初开始,大明军队的指挥权就归属于勋贵功臣,勋贵功臣有爵位有权力,这些皆可世袭,代代相传,无需走武举之路。二来,作为国家“暴力机构”,军队将帅兵权过大必然影响王朝统治,皇帝从骨子里也不希望武强于文。因此,即便考取武进士,获得实习观摩的机会,多半也只是以“赞画”的身份来到边疆,帮助修修城墙,写写文书,担任作战参谋类的工作,不大可能有上战场冲杀的机会。

不过,陆炳的运气就是好。当他们这届武进士到达大明军事重镇蓟州(在今河北遵化至迁西之间),以“赞画”的身份实习时,边境爆发了战事。

当时,在明朝的北方,是成吉思汗子孙统治下的蒙古大草原。因实力和土地分配不均,各部曾长期处于割据为政、四处混战的局面。在成吉思汗的这群子孙中,达延汗的孙子俺答汗后来居上,不断兼并草原各部族,成为蒙古大草原实力最强的部落首领。

嘉靖十三年(年),俺答汗一声令下,新一轮针对大明的南下作战打响了。不久,蒙古铁骑兵临蓟州,两军在冷觜关前展开决战。凭借着唯一一次可能立军功的机会,陆炳斩杀了一名敌人,赢得了来之不易的战功。

▲进攻的蒙古骑兵,来源:网络。

战后,朝廷论功行赏,陆炳以功授封锦衣卫副千户,成为从五品官员。

在战场上立功回京两年后,陆炳的父亲陆松病逝。根据明朝规定,文、武大臣若立重大军功者,可荫其子为卫所武官,若带“世袭”字样者俱准袭。嘉靖十五年(年)九月,陆炳正式以陆松嫡长子的身份向朝廷提出申请,要求世袭其父生前在锦衣卫遗留下来的军职。

然而,此时的制度已经发生了改变。

随着明代军户人口的不断增多,再加上朱元璋规定的武官犯罪“罚弗及嗣”原则,导致卫所内的世袭军官有增无减。这些世袭军官,并非真正在实战中握有兵权的人,他们中更多的是只领俸禄不干活的“大闲人”。因此,嘉靖在数年前特别下旨,日后但凡无军功者仅凭技艺、勤劳乞求世袭武职,虽有“世袭”字样,也应审查取消。

正是这道圣旨,差点堵绝了陆炳的晋升通道。负责世袭军官铨叙的兵部,死活不同意让陆炳世袭其父军职,还上书要求皇帝照章办事,维护帝王权威。

哪里知道,嘉靖站出来,不顾自个儿打脸,也要给陆炳开绿灯。最终,以陆炳之父陆松生前能干、勤劳、于国有功为由,特命陆炳袭职锦衣卫指挥佥事。随后,又升陆炳为署理锦衣卫指挥使,执掌南镇抚司。

锦衣卫下设南、北两大镇抚司。北镇抚司主管诏狱,只对皇帝负责,所理案件无需经过刑部,连锦衣卫指挥使也无权过问,可谓权力通天。而南镇抚司大概相当于锦衣卫的纪检委,负责内部军匠的管理和纪律考核。问题是,锦衣卫各头头脑脑,要么是勋贵功臣子弟,要么是皇帝的亲信,南镇抚司权力虽重,却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陆炳到此就任,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嘉靖帝释放的晋升信号,一个为“发小”定制的过渡职位。

果不其然,自从执掌南镇抚司以后,陆炳的仕途就如坐了火箭一样。短短数年,凭借卫辉行宫救火、协助皇后平定壬寅宫变等数件大功,越来越受嘉靖宠幸,特旨掌锦衣卫大印,成为当时锦衣卫的“二号人物”。

嘉靖二十四年(年)闰正月,陆炳正式以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从一品)的身份执掌锦衣卫。

从此,大明锦衣卫进入陆炳时代。

03

尽管锦衣卫老大的身份和权力,足以让朝野上下闻风丧胆,但通常执掌锦衣卫的官员,身家性命都难保。

在陆炳上任前,明朝历任锦衣卫头子除了袁彬、哈铭、牟斌等少数几人外,基本都死于皇帝的卸磨杀驴。即便是袁彬这种与明英宗有同甘共苦经历的锦衣卫头子,之后仍然遭到明英宗猜疑,被时任锦衣卫指挥使门达投入诏狱,差点丢了小命。所以,想在锦衣卫一哥的位置上,做得长久并安全着陆,当真不容易。

锦衣卫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完全听命于皇帝本人的“私人武装”。在皇帝的特旨授权下,这支私人武装,不仅负责皇帝日常起居生活的护卫工作,还可以口衔圣旨,凌驾于明朝最高司法机构刑部之上,越权办事。这必然会引起一众尊崇儒家礼法的文官的抵制。如此,锦衣卫就是历史上所描绘的肮脏暴力、阻碍朝政推行的“毒瘤”。

锦衣卫多在皇帝的指令下从事秘密抓捕任务,难免会遭受群臣非议,成为大臣与皇帝博弈的棋子,进而被迫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君王背锅,也属常事。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的牙牌,来源:网络。

而作为皇帝的亲信,锦衣卫头子还是名义上的御前头等带刀侍卫,需时常伴君出行。常言“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可能说错一句话,脑袋就掉地上了。

不过,凭着陆炳与嘉靖过硬的“发小”关系,此时的他,还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由于嘉靖之前的明朝历任皇帝多利用宦官对抗朝中的文臣势力,因此,宦官掌控下的东、西两厂实际上长时间代替了锦衣卫越权办事的职能。曾经叱咤风云的锦衣卫,只能沦为东、西两厂秘密行动中的“打手”。

而嘉靖本身就是皇族旁系入继大统,对他而言,不管对于东、西两厂的宦官还是满朝文武,抑或是明武宗的亲眷,都是与他夺权的“外人”。这便造就了嘉靖与这个陌生朝堂之间彼此的不信任。

对此,陆炳明白,干好锦衣卫本职工作,就是支持嘉靖帝执政。

上任后不久,陆炳即下令扩编锦衣卫,在京城各大豪门中挑选宗族子弟充当锦衣卫校尉;又向嘉靖帝请旨,将早已荒废掉的庆寿寺遗址划归锦衣卫,作为锦衣卫缇骑的训练场所。

在陆炳的悉心调教下,锦衣卫扩编的一万多人,个个威风凛凛,出可为探子到各地或朝臣家里,刺探情报,入可为嘉靖帝扈从,提升皇家仪仗队实力。

也正因此,嘉靖二十九年(年),大明帝国遭遇庚戌之变,当蒙古俺答汗因“贡市”不满,擅自发兵,进抵京畿时,这支锦衣卫才能在关键时刻,维护京城治安,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百年间,最强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