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我国古代都有哪些朝代修过长城,明朝长城的
TUhjnbcbe - 2023/8/22 22:43:00

我国长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作为一种战争手段,即用于军事防守而修建的。此后两千多年中代有其作,工程也越来越庞大。据统计,如果将历代长城连接起来,总长度可达十万里以上。它们穿山越岭,横跨江河,为祖国大地平添了许多神奇的色彩。

楚长城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相互争夺,战争连年不断。为了防御敌对势力的进攻,于是作为防守重要工具的长城便应运而生。

春秋楚长城

1、楚长城

张维华《中国长城建置考》以为楚长城修建于楚怀王(前一前年)或楚顷襄王(前一前)时期,也有人认为楚长城早在公元前七世纪时已经修建。其行经路线大致是:西南端起于今河南邓县境内,然后沿湍水北上,经镇平县西,至内乡县北湍水发源处折而东行,穿越南召、鲁山两县之间至叶县西南部,又经方城、舞阳两县的山区,南至泌阳、唐河县境。因境内有方城山,故楚长城古代又称之为方城。如《左传》僖公四年即有“楚使屈完语齐桓曰“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的记载。这条长城主要是为了防止北方的秦、晋等国的进攻而修建的。

战国各国长城图

齐长城

2、齐长城

根据《左传》襄公十八年“齐侯堑防门”的记载。齐长城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开始修建了,而最后完成于齐宣王(前年—前年)时,先后历时二百多年,这条长城西起长清县,东北进入泰山山地,沿秦安、莱芜两县北境而东入章丘县境,然后沿东南方向进入沂水县境,并于沂水县北一百里处跨越大岘山上的穆陵关,而后东南进入莒县、五莲县境,最终止于胶南县的黄海之滨,总长约一干多里。在古文献中,言及齐长城之处甚多,如《战国策燕策》中就有“吾闻齐有清济浊河可以为固,有长城巨防足以为塞”的记载。《史记楚世家》)的张守节《正义》也引《泰山郡记》说:“泰山西北有长城,缘河经泰山千余里,至琅哪台入海。”又引《括地志》说:“长城西北起济州平阴县,缘河历泰山北岗上,经济州、淄州,即西面兖州博城县北,东至密州琅哪台入海。”由此可见,此长城不但为春秋战国时人所通晓,即使至唐代,也仍然能清楚地说出它的行经路线和方向。

魏东西两段长城示意图

3、魏长城

魏国的长城有东、西二条:西长城起自今天陕西华阴县华山北麓,向北跨越渭水,沿洛水东岸北上,经大荔、澄城、合阳等县,又东行至韩城县境黄河西岸,全长约六百里。而东长城,据《后汉书郡国志》所说“卷有长城,经阳武到密”,则这条长城是从当时黄河东岸的卷(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北)起,向东到达阳武(今原阳县东南),又折向西南,越过济水,经圃田泽西和管城(今郑州)之东,到达今新密市,全长也有六百里左右。

秦北长城

4、秦长城

秦国也有两条长城:北长城建于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年)灭义渠戎之后,主要是为了防止北方匈奴人的入侵。这条长城起自甘肃岷县,经渭源、陇西、通渭、静宁诸县,又经宁夏西吉、固原,再经甘肃镇原、环县,然后入陕西省境,经吴旗、志丹、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等县,再向东北进入内蒙古的准格尔旗,止于黄河南岸即今之托克托城。在志丹县北部,该长城又伸出一条支线,经子长县北而抵缓德,又折北抵榆林。至于秦国的东长城,其修建时间比北长城还要早,是在秦简公七年(前年)修建的。它南起华阴,东北越过渭水,沿洛水南岸北上,经大荔、白水等县,止于白水县的黄龙山麓。这条长城大致上是与魏国的西长城隔洛水相对峙,很显然是为了防止魏国的进攻而修建的。

赵漳滏长城

5、赵长城

与秦、魏一样,赵国也有两条长城,即漳滏长城和西北长城。漳滏长城位于赵国南境,是为了防御秦、魏的进攻而修建的。它从太行山东麓的涉县起,顺漳水北岸、滏水南岸东行,沿着河道的弯曲延伸至今磁县、临漳、成安、肥乡等县境内,全长约四百余里。西北长城位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和内蒙古黄河以北,它从河北宣化县向西伸长,经怀安县进入内蒙古兴和县及集宁市,依大青山南麓西行,经卓资、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包头,止于乌拉特前旗东北,全长约一千三百余里。据《史记赵世家》所云“肃侯十七年围魏黄,不克,筑长城”,知漳滏长城是在赵肃侯(前-一前年)时修建的;而西北长城则是在赵武灵王(前前年)北破林胡、楼烦以后修建的,《史记匈奴列传》亦有记载。

燕长城

6、燕长城

燕国地处东北,需北防胡人、南防齐赵,因而建有南北二条长城。其南长城位于今河北境内,大致沿古代易水北岸穿行,故又称易水长城。其西端起于太行山东麓,经今易县南,又经徐水、安新二县北,再东经雄县北、文安南,止于大城县西南子牙河西岸,全长五百余里。而北长城则比南长城长,全长有二千四百余里。它西起今河北省张家口,东北经沽源、丰宁二县之间,穿越内蒙古多伦县南,再入河北围场县北,复经内蒙古赤峰市、放汉旗,然后入辽宁阜新北、彰武南,经抚顺、宽甸东,越过鸭绿江,止于今朝鲜清川江北岸的博川一带。

7、中山长城

中山国在今河北定州、唐县及新乐、灵寿一带。据《史记赵世家》云成候六年“中山筑长城”,知中山国亦有修建长城之举。按赵成候六年为公元前年,在此之前,赵敬侯曾两度进攻中山,故中山国修筑长城以防之。至于该长城建于何处,因史无记载,今已不能确指,张维华《中国长城建置考》从防赵进攻着眼,以为当在今新乐一带为是。

二、秦汉长城

秦长城

秦代长城大致是沿用战国时秦、赵、燕的旧长城,西起甘肃岷县,沿洮河向北,又沿黄河南岸过永靖、兰州、靖远,抵宁夏中宁县境,由此过黄河,沿贺兰山北上,在高阙(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附近与赵长城相接,又在多伦与燕长城相接,止于今朝鲜境内的清川江边。

汉长城

汉代长城在秦代长城的基础上又有所扩建,除了由今兰州附近的令居塞向西北修建西长城外,还由今酒泉之北向东偏北方向修建外长城,这样就构成了北方一个较为完整的防御工事。

汉代的西长城是汉武帝元狩至天汉年间修建的。其中东段修建最早,始于元狩二年(前年),它东起今永登县南,向北绕过民勤县北,向西经张掖之北而达金塔县境。中段是金塔至玉门关段,建于元封元年(前年)。西段是由玉门关向西,直至汉代的楼兰(即今罗布泊西侧)。

汉代的外长城分布在今内蒙古西部和蒙古国南部,东段称光禄塞,西段称居延塞。光禄塞东起今武川县境,西至额尔纳旗(汉代居延泽即在该旗境内)与居延塞连接:居延塞自此向西延伸,至金塔县境与汉代西长城衔接。

秦汉长城的作用主要是防御北方匈奴的侵扰。

三、北朝长城

1、北魏长城

北魏为防备北方草原上柔然、契丹等族的进攻,在北方修建了北长城;又为了防止南朝的侵袭,在南面又修建了南长城。

北长城建于魏明帝泰常八年(年),东起今河北赤城县,向北绕独石而西,经张北、尚义、兴和、呼和浩特、包头,终于乌拉特前旗境内,全长二千余里。南长城建于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年),东起今北京延庆南的居庸关,西南经蔚县和涞源之间的黑石岭,入山西灵邱县,又经平型、北楼、雁门、宁武、偏头诸关而达山西河曲县,全长一千多里。

2、东魏长城

东魏孝静帝武定元年(年),在今山西忻县一带修建了一条长城,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起土磴戍(今山西原平县境),西止马陵戍(今静乐县境),全长约一百五十里。

3、北齐长城

北齐为了防御突厥、契丹和北周的进攻,曾经修建过三条长城。最北边的一条是西起今内蒙古清水河县,东至今山海关,中间由赤城至兴和一段当是修葺北魏旧长城而成。该长城始建于天保三年(年),天保六年又加以重修。稍南的一条长城是西起今山西汾阳县,中经雁门关、平型关、居庸关等,然后与北边的长城相接,其中雁门关以东大致是利用北魏旧长城重修而成。这条长城是分三次修建的,雁门关以西建于天保三年,雁门关至平型关一段建于天保八年,平型关以东则建于天统元年(年)。北齐的第三条长城与前两条呈东西走向不同,是南北走向,北起今山西五台县,南止娘子关,长约二百余里,建于河清二年(年),主要是为了防御北周的进攻。

4、北周长城

周静帝大象元年(年),即灭北齐后的第二年,修了西起雁门、东至碣石(今秦皇岛)的原北齐长城,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北周长城。

四、隋长城

隋代为防御突厥、契丹和吐谷浑的进攻,也曾修建过三条长城。修建最早的一条是开皇五年(年)的朔方至灵武的一条。朔方故城位于今陕西横山县以西,灵武故城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这条长城与后来的明长城路线非常近似,隋代第二条长城建于大业三年(年),西起榆林,东到紫河。隋榆林郡治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紫河即今和林格尔县南的浑河。隋代还于大业四年修建过第三条长城。据说在今青海省东部,是为防吐谷浑而建,但具体位置已不可考。

五、金长城

金代时的界壕

金代的长城与历代长城均有不同,即它不是用砖石垒砌的墙垣,而是就地开挖的很宽界壕,挖出来的土石堆在界壕以内,看上去也象一堵城墙,所以也叫长城。金代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蒙古骑兵南下,挖界壕较之于垒砖石为墙要省功省力。

金代的长城有南北二条。北长城东起我国内蒙古的额尔古纳右旗境内,向西穿越前苏联的外贝加尔斯克,又经我国的满洲里,再向西进入蒙古国境内,止于该国的肯特山东麓,全长一千四百余里。南长城比北长城更长,东西达三千余里。它位于今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三省区,东起莫力达瓦旗的嫩江西岸,向西南方向延伸,止于今内蒙古武川县附近的大青山,这条长城经历了大定、明昌、承安、泰和四个时期才修建完成,而且是分三段修建的,各段之间虽不衔接,但相距不远,因此仍然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

六、明长城

明代长城又称为边墙,总长一万二千七百余里。鸭绿江到山海关一段修建不甚牢固,毁坏严重,今已几乎不存。山海关至嘉峪关一段,工程坚固,遗存较为完整。由于明代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区,因此又称为九边。

辽东镇边墙

1、辽东镇边墙:东起凤凰城(今辽宁凤城县),经宽甸、新宾,向北经抚顺、开原,再折向西南,经铁岭、台安,再向西北,经北镇县北,又折向西南,经义县、锦州、缓中诸县西部,最后抵达山海关,全长一千九百五十里。

此图包含蓟州和宣府镇边墙以及内长城

2、蓟州镇边墙:东起山海关,西止居庸关,全长一千二百余里。该边墙在京师之北,对明代京城安全十分重要,所以修建十分牢固,居庸关一段城墙竟有三重之多。另外,为确保安全,从今昌平县附近向西又修建了一条内长城,经河北易县、涞源、阜平等县,入山西灵邱县界,经浑源、应县、神池等与外长城相接。内长城有著名的内三关,即居庸、紫荆、倒马三关;外长城也有著名的外三关,即雁门、宁武、偏头三关。这些险关和边墙构成了明代拱卫京师的北方屏障。

3、宣府镇边墙:东起四海冶所(今怀柔西北),西至今山西阳高县的西洋河,全长ー千零二十三里。这段边墙离京师也很近,所以修建也十分牢固,其中独石口尤为险要

此图包含大同和山西镇边墙及部分内长城

4、大同镇边墙:东起今山西天镇县东北镇口台,西至偏关县的丫角山,全长六百四十七里。

5、山西镇边墙:西起今山西保德县黄河岸,向北今河曲、偏关、神池、代县、繁峙等县北,由灵邱县平型关向南,经河北阜平县西,而达今山西和顺县东,全长一千六百余里。

此图包含延绥、宁夏、固原镇边墙以及甘肃镇边墙的一部分

6、延绥镇边墙:东起今陕西府谷县北黄河岸,经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诸县,西达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东),全长一千二百余里。

7、宁夏镇边墙:东起今宁夏盐池县东,西北经灵武县北,过陶乐县后折向西去,经平罗县北而西抵贺兰山,再沿贺兰向南,经中卫县西而止于该县西南的黄河南岸,全长二千里。

8、固原镇边墙:这段边墙位于宁夏镇边墙之南,东起今陕西定边县西南,经宁夏同心县北,入甘肃靖远县境,止于今兰州市西洮水入黄河处,全长约一千里。

9、甘肃镇边墙:该边墙东段有两个起点,一在今甘肃景泰县黄河岸,一在今兰州市北黄河岸,二线在今古浪县附近合为一线,然后斜向西北,经民勤、永昌、山丹、张掖、高台、酒泉诸市县,再绕过嘉峪关市向南、最后抵达祁连山北麓而止,全长一千六百余里。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古代都有哪些朝代修过长城,明朝长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