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北镇的兴起滨州淄博的分家史
TUhjnbcbe - 2023/7/30 20:11:00
白癜风诱发因素 http://m.39.net/pf/a_4321506.html

惠民地委行署搬迁至滨县北镇始末选择惠民区域中心—北镇作为行政文化中心建设两大院年5月11日,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人民政府根据建国后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撤销渤海区党委、渤海区行政公署,同时建立中共惠民地方委员会和惠民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隶属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原垦利专署所辖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利津、垦利、滨县、蒲台和清河专署所辖广饶、博兴、高青、齐东共12县划归惠民专区。地委、专署机关驻惠民县城。邢天才从年就在渤海区四地委(驻阳信)从事组织工作,惠民地委和专署就是在四地委和四专署(垦利专署)基础上组建的。此前,渤海区党委行政公署驻在惠民城里和河坊,党委在文庙,行政机关在阁老府,军政则在东门里的旧衙门。奉命撤销后,四地委和专署就从阳信搬到了惠民县城,组建了惠民地位和专署。邢天才随之来到惠民地委工作,当时就住在文庙。

据邢天才老人说,年地委专署成立,年就有了搬迁的动议,地委书记段林,副书记张力群、杨岩酝酿搬到一个区域的中心位置。惠民历史上是有名的府城,地盘也较大,党政机关都能住下,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位置偏西,往西过了石庙就到了德州地界,从广饶到惠民县城公里。当时交通不便,路是土路,没有柏油路。唯一的公路沧潍路(从沧州至潍县)也是土路,其余都是马车道,再无正规路。没有班车,从县城到地委开会最好的是骑自行车,遇到阴雨天气,一天都到不了。那时,只有从惠民到济南有一班车,还是用木炭烧的,经常坏,路上不知要停多少次。记得有一次坐班车去济南,早晨6点钟从惠民出发,晚上八点才到济南。渤海区撤销的时候,党委留下了一辆美式吉普,很旧了,常出故障,只有一二把手能够坐坐。因此,地委便酝酿选择一个区域的中心位置作为办公地点。经过考察,就选在了滨县的北镇,也就是现在的位置。当时考虑到北镇有三个有利条件。一是北镇地处惠民地区的区域中心,当时邹平、长山、桓台还没有划过来,最远的广饶距北镇60公里,无棣、惠民也都60公里左右。二是北镇历来是经济文化中心,尤其是经济,在解放前就是个中心。它是工业产品交流的大集市,也是城乡产品交流的集散点。老北镇大集很有名,每到秋天,济南、青岛、天津等大城市的客商就来收购棉花、大豆、花生等农产品。据《渤海区年4月份工作总结》载,北镇集每集粮食销6万斤以上,多至12万斤;棉花2万斤至4万斤,土布最多时3万尺。当时我们地区人口少土地多,几乎年年丰收,农产品富余。所以这里是个发展经济很有利的地方。三、北镇是道旭渡口的北码头,这是黄河下游济南以下最大的码头,有两只大摆渡来回穿梭,能渡马车,过往的小船也很多。而且当时黄河水面宽阔,水运发达,上可以达济南,下可以出海。这里是南北交通要道,可以说是从华东到华北、东北的要塞,就是在今天其交通地位仍很显要。据史志记载,道旭渡口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古渡口之一,明代登、莱、青三府进京驿道就从这里经过。清光绪年间辟为码头渡口。年渤海行署交通局在道旭重建渡口,同年十月第一条摆渡下水,一次可渡4辆汽车或15辆马车,当时日渡大车辆,汽车8辆。同年十二月第二条摆渡下水。年新建石码头平米,设两艘机动轮渡对开,昼夜不停,日渡车辆辆次。地址定了以后,立即组织了建设委员会,由行署建设科长于廉东负责筹建。具体位置建到哪里呢,机关不能到村里去,就选在了北镇村外的西北角,当时村东村北比较洼,不利于排水,而这里原是北镇村高姓人家的一片墓地,地势较高,有两条大沟往北排水。

就仿照济南的经纬路建路起名,黄河向北,东西路都叫黄河路;从东向西,南北路叫渤海路。规模是东西十条路、南北十条路,先建渤海五路以西。地委行署、公安局在渤海七路以西、黄河三路以北、渤海八路以东这个大方格之内建设,面积约亩。工厂企业就建在渤海五路以东。当时纵路叫渤海路、横路叫黄河路。一开始建设的时候需要很多建材,砖和瓦都要到济南去采购,咱这里只烧青砖和青瓦,还没有机制砖瓦。黄河航道畅通,用船从济南运到道旭渡口,卸船后用马车运到建筑工地。那时道路初建,没有标示,常常找不到指定位置。一次,一位车夫赶车到渤海七路和黄河三路路口,结果找了半天没找到。先建起了黄河二路、黄河三路、渤海五路、渤海六路、渤海七路、渤海八路,搭起了城市框架。道路设计的很超前,很宽,从全省来说是数得着的。年,省领导来检查,说马路太宽,浪费土地太多,就点名让当时地区主要领导检讨。地区主要领导的城建意识很超前,不愿意检讨,说现在叫我检讨,30年后就得给我平反。事实证明,这位领导做法是符合发展潮流的。现在这几条路除黄河二路、渤海五路、渤海七路进行了有限的拓宽外,基本上还是原来的宽度。地委大院建了百十间平房,大致范围在现在报社大楼到过道楼之间,中间的道路仍是原先的路,路东有四排房子,为地委各部门办公之地。四排房子的北侧是伙房,旁边也有几间房子。路西有两排房子,是地委领导办公住宿之地。两排房子的中间是一个大会议室。一排房子共十五间,每间约17平米左右。一把手三间,其他负责人两间,部门领导是地委委员的也在路西,也是两间房。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号办公楼建成以后。行署大院建了十来排平房,格局与地委大院基本相似。

年10月,两大院基本建成,开始陆续搬迁过来。年10月,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专区机关驻张店,原惠民专区机关并入淄博专区,人员迁入张店。在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中,滨县并入惠民县,惠民县委县政府机关进驻两大院。

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委决定,撤销淄博专区,同时恢复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同时批准恢复滨县的建制。这样,惠民县机关撤出两大院,回到惠民县城,专区机关从张店迁回北镇的两大院。从张店回来后,两大院里又建了些新房子,把办公室与宿舍分开。在现在的报社大楼位置建了组合式平房,约有20多间,地委各部门都在这里办公,在路东(工商银行储蓄所的后面)建设了一个大图书馆,收藏了渤海区党委图书馆留下来的大批书籍及一部分书画,可惜的是,“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地委一号楼建于年。当时没有钱,将老地委党校(现滨州医学院黄河三路北宿舍区)卖给医学院,得钱30万,这才建起了一号办公楼。此后,其他办公楼陆续建起来。年左右建行署办公大楼。居住条件也不断改善,渐渐地由平房改成了楼房,至年迁住黄河小区前,全部住进了楼房。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镇的兴起滨州淄博的分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