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冬季的首个节气——(引题)
立冬:冬藏万物、德寒岁安(主题)
张建军
古画中的“立冬”
立冬,冬季的首个节气。“冬”字的本义是“终结”,东汉蔡邕曰:“冬,终也,万物于是终也。”立冬后,自然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收藏阶段,此时水始冰、地始冻,田间农事未终,然已临近闲季,人们着手修缮屋宇、平整道路、窖藏果蔬、酿制冬酒,祭祖、祭灶以迎冬,吃饺子、喝羊汤以补冬,虽处天地清寒之际,却尤显气象安宁。
天寒农不闲
立冬后,冬日之景如约而至。立冬一候“水始冰”,从水至冰的样态转换,呈现着冬寒的逐日俱增。立冬二候“地始冻”,土地积聚寒气,开始上冻。从“水始冰”到“地始冻”,中国人对于“水土”的情感呼之欲出。立冬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野鸡等留鸟纷纷飞入山林、蛰伏过冬,蛤类、蚌类变得常见,其色彩、条纹有如禽羽,演绎着生命的幻化之美、自然的生生不息。
北方农林作物在立冬时节进入越冬期,农民抢抓农时,收冬菜、灌冬水、忙冬耕。“白菜立了冬,不收要受冻”,立冬后气温骤降、冻害频发,需抢收白菜、大葱等冬储蔬菜。“立冬犁金,冬至犁银,立春犁铁”,对于冬耕的益处,广西扶绥农谚总结得相当精到:“冬翻深耕有三好,保水灭虫又除草”。
伴随着农谷既登,狩猎、兴修水利、收割芦苇等活动悄然兴起。山东《阳信县志》:“立冬,十月节。衣始絮、田猎。”冬季河流水位下降,湖北、安徽等地有立冬后修筑塘堰的民俗。湖北《勋西县志》:“立冬后上冢、增土,始修筑塘堰。”而华北地区的芦苇丛,立冬时节,已经是满眼澄黄,簇簇芦花、随风摇曳,迎来收割季节,一束束芦苇编织着农户们憧憬的幸福生活图景。
旨蓄以御冬
民间俗谓立冬为“立冻”,御寒事宜列入生活日程。吉林《辉南县志》:“立冬,农工既毕,塞巷墐户,绸缪御冬。”乡民修整屋舍,营造冬日安暖。贵州等地烧柴取暖。北京等地有“戴暖帽”之俗,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暖帽者,冬春之礼冠也,立冬前数日戴之。”暖帽分呢、绒、皮等多种材质,是普遍的冬季传统御寒之物。
立冬后,北方地区有窖藏和培壅蔬菜的生活民俗。辽宁《北镇县志》:“立冬,旧历十月节。雪始降,窖藏蔬菜、果品。”除做好冬储外,农民还会培育各类新鲜蔬菜,以满足冬日之需。《兴城县志》:“立冬,窖菘,培壅菠菜、韭菜、蒜苗。”与之类似,古代宫廷亦有“进冬菜”之事宜,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是月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收藏冬菜,是北寒之地的传统御冬习俗。
除存贮蔬菜外,民间还有立冬后腌菜、晒腊味,制作腐乳等传统。秋冬之交,尚有不少刚刚收获的新鲜蔬菜,此时气温较低,不易滋生细菌,腌制食物干净卫生,可长期保存,备一冬食用。安徽《重修五河县志》:“白菜……立冬节腌之,以为旨蓄。”湖北《麻城县志续编》:“立冬后,以老豆腐发霉,加盐汤、花椒,数日即可取食,俗名乳腐。”对于中国人来说,冬日的腌制菜肴,别有一番风味。
立冬酿酒,是一项遍布大江南北的悠久习俗。清代,山西临汾制作春酒,多选在立冬封缸。上海嘉定在立冬后制作糯米酒“酒娘”,福建龙岩更是“比户蒸酒”,热闹非凡。立冬酿酒之俗影响深远、传承不息。直至今日,浙江绍兴、嘉兴等地区,每逢立冬都会举行“绍兴黄酒开酿节”“立冬开酿节”等节庆活动,结合“立冬酿酒”传统,弘扬地方民俗文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迎冬知德寒
立冬,是秋去冬来的时间节点。古时,官方和民间都会举行迎冬、祭祀等仪式活动,以答谢自然,并祈求安稳过冬。《礼记·月令》:“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反,赏死事,恤孤寡。”迎冬礼毕后,皇帝还要表彰为国捐躯之人,同时抚恤其遗孀幼子。北郊迎冬,是礼敬天地、尊重自然的观念实践,冬寒将临,其“赏死事、恤孤寡”之制,更是彰显着人文关怀。
墓祭是立冬的传统习俗,湖南《永兴县志》:“永俗祭墓每岁二举,于清明、立冬日,皆具牲醴、展墓、覆土、除草、挂纸钱。”其墓祭事宜之繁,尤显民众重视程度之高。与其他节令相比,立冬墓祭的突出特点是“送寒衣”。山西《朔州志》:“十月,朔日、立冬墓祭,略同清明,惟裁楮为衣,名曰送寒。”
立冬时节,浙江、湖南等地的野菊香味清美,民间有采野菊煎汤沐浴、囊枕及曝菊茶等传统,俗信以其沐浴能愈疮疾,囊枕有助目力。同时,益目者有冬青,《杭州府志》:“其子立冬日采之,碾碎为丸,吞服能益目。”而湖州等地俗信,立冬萝卜菜经冬月风霜,可治喉风。江苏等地立冬采桑入药,《苏州府志》:“立冬日取桑叶,风干之入药”。冬桑叶有清热止咳等功效,是农家常备“良方”。
俗话“立冬补冬,补嘴空”。北京吃荞面,清人让廉《京都风俗志》:“十一月立冬,或有食荞面等物,谓能益人。”浙江嘉兴食菜果,《桐乡县志》:“立冬日,杂菜果作饭。”但就全国范围而言,比较常见的立冬饮食是饺子和羊汤,冬日天寒,羊汤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驱除寒气,益气补虚,是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冬令食补佳品。
天行有常、四时佳兴。站在冬日之端的中国人,趁着寒气未浓,打冻场、收冬菜,修筑塘堰;趁着北风未紧,谨盖藏、戴暖帽,绸缪御冬;趁着秋收有余,储冬菜、酿冬酒,适时补冬。在答谢丰稔,追怀先人的步伐中,迎接冬之德寒。立冬,自然即将褪尽繁华、落尽喧嚣,冬藏时光徐徐走来,不仅蕴化着久违的安宁,也积蓄着蓬勃的光明。
(作者为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馆员、中国民俗学会乡愁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