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闽泉州府同安县 [复制链接]

1#
城不能高甫及肩,临风搔首一怀贤。当时矮屋今存否,曾着文公住四年。同安,现为厦门六区之一,也是厦门母县。初于晋太康六年设县,不久废。唐贞元十九年设大同场,后晋天福四年升同安县,自此一直属泉州,后境内分出厦门、金门,年划归厦门市,年撤县设区至今。县名之“同”沿自大同场,加一“安”字则征其拱卫东南。银城同安在漳泉之冲,三面罗山,皆立铁千寻,屏障天造;东南则海岛拱列,有二岛扃钥海门,曰厦门、金门,控制澎台,阻遏闽粤,为两郡之巨镇。县治近枕轮山,左列九曜,双溪为抱,浅流入海,自为门户。

同安县城以大轮山为后屏,九曜山、佛子岭为右护,西北隅葫芦山入城,因其形如银锭,得名银城。。南则双溪夹抱,南溪有石,状若鱼,色如铜,故又名铜鱼城。因北有山,南抱溪,县城方位走势较偏斜,西南角更像缺了一块,而往北、东较积极扩展,西南城外自成街市。路网颇为杂乱,芦山堂、捕厅、县署之间成一小型十字街(实际上歪成了X形)县衙、文庙选址占地也较局促,和城隍、参将均处东南方,县衙前尽力挤出小型十字街,文庙则直抵城墙而东西分散布局,南门内天后宫、东门内城隍庙、西门外朝元观为主要岛屿,东北城外山麓梵天、梅山则为古之佛国。

城墙始筑于宋绍兴十五年,时周七百九十五丈,高丈二尺,为门五:东朝天、西厚德、南铜鱼、北拱辰、西北庆丰。庆元元年增修,绍定三年重修并浚壕;元至正十四年陷于安溪义军,十五年以石内外砌之;明正统十四年又陷于沙、尤义军,景泰元年重修增高五尺,成化十八年改诸门名:东迎阳、西镇兑、南南薰、北绿野;嘉靖三十七年倭寇至,遂又增高三尺,并建西、北瓮城,设高铺五十九,明年多倾于大雨,击退贼后复修,城内绅士以防伤龙脉请于葫芦山后少加培补;二十五年又增高二尺,定诸门名:东曰鸿渐、西曰丰泽、南曰朱紫、北曰拱秀、西北朝元,城最终周八百四十六丈八尺,高二丈三尺,泊案八百六十九丈,壕深六尺阔二丈四尺,有堞一千三百九十二、门楼各五、浮台四、敌楼一、窝铺一百有八,此后多有维修。清顺治五年为郑成功攻克,清兵再攻复后屠城,其后多有拉锯。

县衙在城东南葫芦山前左首,门前道路左右通东西门,再前为一短直街抵城墙。始建于五代天成四年,宋大中祥符五年重建。中有祐闲堂,朱熹改为清心堂,后又改牧爱堂,又有六吾堂。清顺治间毁,后又复毁,临盖茅屋,顺治三十一年后逐渐重建。中为正堂,左为幕厅,前有露台、甬道、戒石坊、仪门,甬道左右为六房;正堂后以川堂连后堂,再后内宅三进,厅曰乐只,西有书房;仪门再前为谯楼,名为拱秀楼;西北有高士轩,西南为监狱。自民国至建国后仍长期为县*府。

参将署在东门内,城隍西邻。守备署在城西北小葫芦山前,邻芦山堂。大公馆在北门内。教谕署在文庙后,训导署在县学东。通判署在马巷,创于清乾隆四十年,六进,照墙。东西栅、头门、仪门各一,大堂二堂各五间,堂边船*科七间,清末毁,后重建为马巷厅署。浯洲有金门总兵署。厦门城及附属寨社有水师提标中营、左营守备、右营游击、厦门港守备、前营游击、后营游击、兴泉永道、厦防同知、水师提督诸署。

文庙,在县城东南隅,贴南城墙为照墙,五代创于登龙坊,宋代附建苏公(苏颂)祠,绍兴二十三年同安主簿朱熹建经史阁于大成殿,教思堂于明伦堂,嘉定时建朱子祠于学宫左,元至正十年以之创大同书院,十五年修学舍,大德间建经史阁;明洪武七年复建,正统九年重修,天顺五年建兴贤育才坊,成化十二年建文公书院、教思堂,嘉靖九年建启圣祠,二十八年立岁贡题名碑,隆庆元年建县官题名碑,此后多有重修兴复之事;清嘉庆四年庙多毁于水灾,后重加修筑。现为同安博物馆,并集石雕石刻于庙内,成一同安碑林。

庙学位于城墙隙地,前后不伸,故东西摊为四部;主体为左学右庙,大成殿重檐歇山,面阔五间,前为月台,左右两庑各七间,复前大成门五间,正面龙柱四跟,左右各一屋名金声、玉振,再前左右门、照壁,殿后为崇圣祠、教谕署;庙东为县学,前后为育英门、泮池、兴贤育才坊、明伦堂、尊经阁,泮池中架一石梁;学东前后为朱子祠、训导署,前有方池,东南隅为魁星楼;庙东六祠各两进排列,后排为节烈祠、忠孝祠、林希元祠,前排乡贤祠、名宦祠、苏颂祠;全庙前抵城墙,上有东西二亭,正对县学之墙额曰青云路。旧还有赵鼎祠、林次崖祠,后废。

双溪书院,在县治东,旧为明侍郎蔡复一宅,清乾隆二年建书院。中为讲堂三间,后层楼五间,上中祀文昌,左祀蔡复一,东西两旁各建书舍十间,后又于楼后空地建书舍五间,同治四年以之创同安考棚,光绪三年堂后增建考棚。民国改为同安县立双溪小学,于书院后扩建操场、礼堂。今旧址已成民房。

文公书院,即紫阳书院,在县东北大轮山梵天寺后,旧在学宫之东,始建于元,后毁于倭,明成化十二年重建于东门内,后改为府馆,嘉靖间邑人林希元请建于大轮山,清于讲堂西立石亭额朱子书“寒竹风松”。文昌书院在南门内学旁射圃地,康熙四十五年建,后废为公馆。银同书院在学内朱子祠后,清康熙间移文昌书院肄业生于此,后废改训导署。正音书院旧在儒学内,后废。县内还有航山书院、凤山书院、华圃书院、文圃书院、厦门紫阳书院、衡文书院、玉屏书院、鳌江书院等。丰泽社、朱紫社各有一文昌祠。

社稷坛在朝元门外,明洪武元年建,高三尺四村,陛三级,北向纵横各二十二丈八尺。山川坛在丰泽门外,明洪武元年建,南向四方各二十二丈八尺,制与社稷坛同。先农坛在县治东郊,清雍正五年建,垒石为之,高二尺,宽二丈五尺。厉坛在拱秀门外,直十二丈,横七丈二尺。城隍庙在东市参将署左,宋时即有祀典,明洪武二年封显祐伯,初在城北,嘉靖末移今处。关帝庙在县前街,原北向,随城毁后改东向,堪舆家称不利于县署,清雍正初遂改北向,正对县署头门。天后宫,在朱紫门左,供黑面妈祖,系台湾银同黑面三妈之祖庙。东岳行宫在县东三里,马明王庙在小西门内,真君庙在东岳行宫左供吴夲。北镇庙在县治后巷北;西镇庙在西安桥右,前有亭。

县内诸神庙有昭应庙、忠惠庙、行宫、大元殿、马牧王庙、豪山庙、灵感庙、白礁慈济宫、池头夫人庙、龙腾宫、后寮狱、格思堂、拱市宫、青云殿、东山庙、上帝庙、福寿宫、延福庙等。

朝元观在朝元门外,宋嘉熙间创建,元至正毁,明洪武九年重建,主殿三清殿,两厢祀二十八宿,民国前期三清殿和廊庑已坏,五十年代后殿毁雷击,仅存玄坛宫为仓库,九十年代后逐渐重建。梵天寺在城北大轮山麓,创于隋唐,旧名兴国寺,宋熙宁中改,朱熹题其法堂门曰“神光不昧,万古徽钦,入此门来,莫存知解。”,后于其后建紫阳书院奉朱子,民国六年被军阀焚毁,仅存山门、钟楼和一些题刻,后改作看守所,九十年代逐步重建。梅山寺,在县东里许同山麓,始建于隋,朱熹任县主簿时常于寺左讲学,并于寺后岩壁上横题“同山”二字,至今犹存,后人于寺左建朱子祠,为士人会文之所,民国时因军阀混战毁只剩大雄宝殿,后大雄宝殿亦毁,八十年代后逐步恢复。大兴寺在县东佛子岗,始建于隋。西安桥南有妙建庵、水南宫、玄坛宫,为宫司憩所。

县内诸寺观有真寂寺、金山寺、白虎岩寺、灵鹫岩寺、会堂宫、圣果院、智门院、晃岩寺、雪山岩寺、泗洲院、南洋院、甘露寺、水月室、醉仙岩寺、万石岩寺、太平岩寺、清水岩寺、虎溪岩寺、万寿岩寺、普陀岩寺、南普陀寺等。

大轮山在县城东北里许,横亘十余里,与应城山相接,群峰自北奔跃如车轮,上有梵天寺,寺上有紫阳书院,明嘉靖间邑人林希元仿漳州开元寺事,建以祀朱子。葫芦山自三秀而来至东山入城,以平地突起形若葫芦得名,又有四小山,俗呼五芦山,盖县治脑山也,明时倭患,邑令曾驻兵于此。

高士轩在县署西北,宋绍兴间朱熹为县主簿时署其衙西北厅为高士轩,其后县衙均保留重建以纪之,今县署旧址又恢复并设国学讲堂。铜鱼石金车石,在南门外双溪汇处,有诸礁石,以此二石为要雄镇水口,朱熹为之题字刻石,后金车如故而铜鱼没于沙中,万历中县令浚石得鱼与珠,遂为之凿池建亭,名曰铜鱼池、铜鱼亭。西安桥,在城西厚德门外。建于宋元祐间,长一千余尺,有梁九条,通水十八门,桥首镇以石塔,有二石亭供憩;南门外有铜鱼桥,东门外有太师桥,均石梁。文笔塔,即凤山石塔,在城东南一里水南凤山上,明万历二十八年知县为振兴文运所建,六角五层,隔溪以对学宫。文公堤,城北里许有大石倚山麓,刻应城山三字,有云朱熹于此筑堤以补龙脉。

县内旧名迹有畏垒斋、福星学舍、白眉真隐、贞素堂、壶隐山房、次崖别业、什竹山房、斗轩、秋斋、怡园、坦园、红白梅花庐、小怡园、荔亭、味古山房、紫霞轩、澄轩、可园、亭亭、蓉屏书斋等。

轮山八景:轮峰叠翠、绿沼荷香、幽岩月色、圣迹泉浏、浔海归帆、东溪塔影、梵寺钟声、瞻亭石倒。

朱熹题蔡林社八景:圃山夕照、珠屿晚霞、金龟寿石、玉井泉香、沙堤岸影、渔网蝶影、莲道樵歌、文江渔唱。

厦门城在嘉禾屿,离县城六十里,水程七十里,明为中左所城,洪武二十七年造,周长四百二十五丈九尺,高一丈九尺,窝铺二十二,门四:东启明、西怀音、南洽德、北潢枢,各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增高三尺,四门增建月城,正统八年内外甃以石,城北有登高石收山海之胜。金门镇城在浯洲屿,离县城八十里,水程一百里,北阻太武山,三面阻海,明洪武二十年置金门所城于此,周六百三十丈,高二丈五尺,窝铺三十六,东西南北各设门建楼,永乐十五年增高三尺并筑西北南三面瓮城,清属马巷厅。高浦所城在安仁里,离县城六十里,今属厦门,洪武二十四年徙永宁卫千户所于此筑城,周四百三十二丈,高一丈七尺,基广一丈,窝铺十六,门四均砌月城起楼,永乐十五年增高三尺,清末已废为遗址。灌口巡检司城在安仁里十五都灌口,清顺治十八年建移白礁、苧溪二司于此。石浔巡检司城在同禾里四都,顺治十八年移烈屿司于此。虽名声不显,但同安古县之人文渊源和景观格局在泉郡诸县确是很突出的。论背景。论人文,同安主簿朱熹和司天相国苏颂为顶尖名宦乡贤;论风物,南则双溪铜鱼金车以镇,北有古刹梵天梅山相祐,山水神灵共同庇之;论遗存,虽不算是十分完整的古城,却有着丰富多样、不失精彩又故事丰蕴的古物。先由城南的人文风光核心景观带——双溪开始,镇城神物金车石、铜鱼石均在,金车仍在江中载着朱熹题刻,铜鱼则在淤塞后凿以小池养之;溪上旧有西安桥、铜鱼桥、太师桥三石虹,今均翻为新桥,一些古碑、石塔、石人石兽等存孔庙,惜太师桥北宋石亭无存。旧城东南溪水之北,仍有数百米古城墙捍卫,均由大小石块参差砌成,保存面貌颇佳,为福建沿海最完整的府县城古城墙。绕至城墙北面便是文庙,原四路尚存三路,大成殿及戟门院落、泮池和兴贤育才坊、苏颂林希元二公专祠均在,同安文庙不仅规格、装饰均精,现还作为古城各古碑刻、石雕安置之处,其中不乏古之大贤遗墨、名胜故珍,还有石之将军、狮虎、马兽成阵,“闽南兵马俑”不大贴切,“同安碑林”是名副其实的。文庙西北,小丁字街顶端为同安古县衙所在,和大多数衙门一样继续被当地*府沿用,因此现存都是上世纪的办公建筑了,但在*府迁走后旧址既没推平卖地,也没拆楼复建,而是保留旧办公楼辅以古树、石狮、残柱等县衙历史信息,以“同安县衙旧址”之名成一公共文化空间,既保留了原有遗物,又体现了更古早的历史信息,这样的城市旧标利用思路,私以为是难得一见又很可贵的,若则隙地予以发掘,增加更古早的历史展现,那就很完美了。县衙复向西、北,各有芦山堂、秋官坊,为同安古贤遗迹。芦山堂即苏颂祠堂,以其故居改用为祠,建筑已是清代,记忆却达哲徽;苏颂为北宋名相,但超出宦迹更加不朽的是其发明——水运仪象台。秋官坊即刑部之坊,为明嘉靖丙戌进士陈健立,古乃自北门入城首先目见之建构,现是厦门留存最好的明代古牌坊之一。古之名庙黑脸妈祖庙、朝元观、梵天寺、梅山寺多是新建,唯神主恒祭以庇银城众生。县署右首十字街心有民国钟楼,为纪念护国讨袁烈士庄尊贤、潘杰文而建,英雄之魂伴随近代市*,是同安历史转折的起点。另外城内及周边还有考棚碑、杨氏节孝坊、铭恩亭、文笔塔、郡马府、甘露亭、苏公故里碑等等遗存,足够细心漫游,优哉游哉。旧城历史格局大体仍在,主路多已城市化,在旧城东北部北门内、县衙芦山堂之间旧十字街、西南城外市街各存小块历史地段,街区内部更新较为严重,传统古厝尚有一些,状况不佳,有的已经倒塌,亟待列入历史风貌区进行保护整治。同安县城现为厦门一区,在经济交通上都很边缘化了,但却是厦门历史追溯之关键和古城人文之根,同安古县城也已被视为厦门历史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予以规划保护诸工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