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敬业精业,怀着一腔热忱坚守三尺讲台三十七载,是大家心中的“最美艺术教师”。
他,爱生如子,自己生活俭朴,却资助了多名困难学生,是学生眼中的“面包老师”。
他,七年如一日坚持义务绘制文化墙超过11万平方米,以笔为媒扮靓美丽乡村,是村民口中的“布衣教授”。
师者仁心、与爱同行,他就是曾先后获得“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辽宁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的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美术史论系党支部书记陆国斌。
开着二手车、用着“老人机”、穿着工作服……新学期伊始,陆国斌教授的形象一如往常。
“听说沈阳市辽中区养前村开展了乡村旅游产业,为了丰富当地文化产业和文创产业,我刚把村里的文化墙重新设计绘制完。”见到记者时,陆国斌刚刚揽下这样一个“大工程”。
站在吊车上画、爬上脚手架画……这些年,陆国斌深入省内8个市、70多个乡村和街道社区,义务绘制文化墙超过11万平方米。他还先后创建写生基地、乡村振兴文化广场等项目。
一幅幅彰显地域文化、传统国学、文明乡村等主题的墙画背后,是陆国斌和学生鲜为人知的辛苦付出。“每次遇到攀登爬高,陆教授都要亲自上手作画。”陆国斌的学生娄颖慧告诉记者,“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他是担心我们发生危险。”
画墙画的过程是辛苦的,但陆国斌乐在其中。画画之余,他还带着学生向村民传递墙画背后的文化内涵。在锦州北镇市张巴村,他设立国学堂,让农村孩子学习传统国学;在北镇市康屯村,他为农户设计绘制家风楹联、国学文化墙。画墙画时,常常会有村民来围观,大家议论纷纷:“看这个穿着打扮和咱们一样的人,听说还是大学教授呢。”时间一长,“布衣教授”的名号不胫而走。
陆国斌创作的“文化墙”,不仅提升了美丽乡村的“颜值”,更绘出了乡村振兴的文化“底色”。
陆国斌常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作为文艺工作者,只有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接地气、留得下的精品力作。”他将公益事业融入课堂教学,把大爱情怀融于育人过程,言传身教带领学生为人民创作,让艺术走进寻常百姓,也让他成为鲁迅美术学院第一位将思政课融入教学的基础课教师。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看到有的同学不吃早饭,陆国斌每天上课前都会为学生准备面包。“上陆教授的课我才知道,陆教授怕我们饿肚子,只要是他的课,每次课前的讲台上都放着面包。”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级绘画学院的学生李凯伦说,时间久了,“面包老师”的名气越来越大,大家都说,教室里散发面包的香甜,这是幸福的味道。
经常有人问陆国斌,作为获得过众多荣誉的教授,为何要坚持做公益?他笑着说:“当年艺考时,我因为没钱吃饭饿晕过,现在一些学生家里并不富裕,我自己吃过的苦,不能让我的学生再吃。”多年来,陆国斌在学生身上花费百万余元,资助困难学生余人。
采访中,记者联系到陆国斌资助的学生韩成惠,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她因家庭贫困一度读书出现困难,在陆教授的资助下她不仅完成了本科学业,还取得了双硕士学位,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陆教授随时随地都在做好事,下乡作画看到生活困难的家庭,他就捐钱捐物;出行路上,发现迷路老人他就主动开车送其回家;疫情期间,他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肩挑背扛配送生活物资。”韩成惠告诉记者,从陆教授身上,她体会到,最好的公益就是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今,她以陆国斌的名字创建起爱心团队,希望能将这份爱心和责任传承下去。截至目前,团队已经发展到多人。
37年专注于一件事,将师者仁心融入教育教学,陆国斌却觉得他所做的微不足道。
义务绘墙画、资助贫困生、热心做好事……一件件、一桩桩在他眼里都是一些小事儿,却深深地印刻在学生们心里。这条公益路,他和他们会一直走下去。
(辽宁日报记者明绍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