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辽宁产业扶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形 [复制链接]

1#

9月6日,建昌县小德营子乡贾家屯村扶贫车间内,54岁的李永华埋头穿针引线,熟练地操作缝纫机。靠做工每月元左右的收入,李永华稳稳脱了贫。

“扶贫工厂建到村里,农闲进厂,农忙下地,挣钱看家两不误。”李永华很满足。

这个扶贫车间,最多时曾吸纳2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她们在实现农村妇女向产业工人身份转换的同时,也通过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好日子。如今,还在车间工作的贫困人口只剩下十来人。

行走在田间乡野,脱贫攻坚的热潮涌动,一项项创新举措有效实施,一个个扶贫项目落地生根,一户户困难人家创收脱贫。

多年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努力从未停歇。上世纪80年代,辽宁省开始实施有组织的扶贫,扶贫方式也由救济式向开发式升级。

年11月,辽宁省吹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

数字无声胜有声。全省贫困人口由年末的万人减少至目前的13.02万人,贫困人口占比从16%下降至0.6%;同期辽宁省贫困线标准逐年提高,由元上调至元。

脱贫不是终点,小康才是目标。今日之辽宁,正向着这一目标奋力奔跑。

强决心精准扶贫一个不能少

一场雨后,韭菜地里野草疯长。这可是北票市章吉营乡偏石村贫困户张国的脱贫营生,自己残疾、妻子患病,咋办?

“别怕,有*和政府,还有我们,一个困难群众都不会落下。”旨在落实精准扶贫,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当地由*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活跃在扶贫一线。志愿队员挽袖下地,承诺掷地有声。

所谓贫有百样、困有千种。“精准滴灌”替代“大水漫灌”是时代所需,更是时代选择。

——精确到人,扶持对象精准。进村入户精准识别,基本摸清辽宁省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家底”;通过“回头看”“大普查、大排查”,完善动态管理,确保应扶尽扶,为“五个一批”分类扶持准备了条件。

——因贫施策,项目安排精准。全省上下,扶贫干部根据每家每户致贫原因、致富意愿、致富能力等综合情况,为一家一户量身定制了脱贫计划,“一户一策”全面推行。

精准,激发了全省扶贫一线的活力,涌现出一大批精准脱贫模式和经验典型:朝阳“叠加式”产业扶贫、葫芦岛市南票区因地制宜危房改造、岫岩满族自治县“三上墙”的精准管理、宽甸满族自治县电商扶贫经验……

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寸功而求全胜。

扶贫越到最后关头,“骨头”越硬,越需定力和毅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辽宁决心坚定、行动有力——

全局聚焦脱贫攻坚。“五级书记抓扶贫”机制成形,层层立下军令状、责任书,扎实开展“遍访贫困对象”,以上率下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

重点聚焦贫困县。目前5个省级贫困县、个贫困村是辽宁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事关如期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扶贫资金、项目、政策正向这些地区倾斜,为决胜脱贫攻坚战役打牢基础。

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针对问题和短板,辽宁省就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难点,精准发力。

暖人心扶贫路上“大手拉小手”

政府出资翻建了新房、帮扶单位送来羊羔、亲朋出钱砌了院墙、医院定时定量送药……辽阳县下达河乡下达河村,贫困户乔贵富被多重温暖包围,日子越来越敞亮。

放眼全省,对“乔贵富”们的帮扶实践,如一场“大手拉小手”的同行。

驻村工作队来了。年2月起,辽宁省选派的1.2万名素质好、懂经济、有经验的干部陆续到乡镇任职或进村担任第一书记,覆盖全省个经济困难乡镇和1.17万个贫困村。

结对子包扶的机关干部来了。针对不在重点扶贫村的贫困人口,铁岭全面启动机关干部结对包扶活动,确保非重点扶贫村的贫困户都有一名机关干部包扶。

爱心企业也来了。朝阳是全省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宝联勇久朝阳市科技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在朝阳地区建了47个扶贫工厂,安置就业及辅助就业余人。

……

政府主导、定点扶贫、对口帮扶、社会各界参与的精准扶贫大格局已在辽宁省形成。同时扶贫开发模式也由重“输血”向重“造血”转变。

外部支持有力,催化出的内生动力澎湃。

建昌县新开岭乡青山村,66岁的蒋国平虽然患有心脏病,但精神头十足,每天忙着侍弄9头大牛和52只羊。精准扶贫帮他找对路子,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红火。

如今的青山村,大家唠的是发展是致富,年年底全村脱贫销号以来,户像蒋国平一样的贫困户无一返贫。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义县,这里创建了2个国家级、5个省级巾帼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带动农村妇女2.7万人,增收多万元。

带着真情,带着责任,聚力脱贫攻坚。群众不脱困,帮扶不松手。

增信心产业富民“前引后推”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建平县榆树林子镇下窑沟村过去“一穷二白”,十里八村甚至有“有女不嫁下窑沟”的说法。

穷则思变。村干部、*员带头扣大棚,通过致富的示范效应带领村民一步步发展,全村已建起亩地的标准棚,最终靠棚菜产业甩掉“穷帽”迈进“富门”。现在外村姑娘嫁过来,不问县城有没有房,只问家里有没有棚。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源。

辽宁在全省确定个贫困村,并以村为基础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其中,产业扶贫被放在了突出位置。

依托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最核心的是人。

桓仁满族自治县统筹各贫困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干部驻村,使全部贫困村的*组织班子得到精准优化。朝阳市在实践中考察检验选派干部,树立起凭业绩用人的鲜明导向,使基层*员和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同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改革渐次推进,辽宁正以脱贫攻坚统揽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全局,把产业扶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形成了产业扶贫、农村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新局之下,富农产业遍地开花:北镇市中安镇富有村摘帽后依托提档升级笤帚加工业,年销多万把,不仅脱贫而且致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羊角沟镇十八台村靠“能人”带动,全村养牛存栏一年多陡升10倍,村民日子越过越“牛气”……

当前,全面小康正处于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辽宁省正全面发力、尽锐出战,增长板、补短板,为完成“历史大考”,交上一份经得起时间、经得起人民检验的优异答卷!

来源:国家农业部网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