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方言小组
妙趣横生的灌阳话
灌阳县概况
灌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县,位于广西桂林东北部,北连全州,南接恭城,西靠兴安、灵川,东与湖南道县、江永接壤,地势南高北低,四季分明;总面积平方千米,辖5个镇、2个乡、2个民族乡。灌阳县于西汉文帝十二年(前年)前已建县,称观阳县,隋大业十三年(年)改称灌阳县。
灌阳县风景
灌阳县历代名人较多,台湾巡抚、桂剧创办人之一的唐景崧是灌阳代表之一;境内有灌阳黑岩、千家洞世界瑶族发祥地、文市石林、月岭古民居、九龙岩、赤壁山、灌江山峡、太子山原始森林等旅游风景区。
语言情况
灌阳语言情况较为复杂。县内语言主要有官话、观音阁土话、新方话和瑶语4种。灌阳官话是北方话中西南官话下属的一种次方言,以县城所在地——灌阳镇语言为中心语,全县通行。县内官话又分为上乡话和下乡话;上乡话主要分布在红旗乡、新街乡、西山瑶族乡、灌阳镇、黄关镇等5个乡镇;下乡话主要分布在新圩乡、水车乡、文市镇等3个乡镇。上乡话和下乡话在语法结构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就是少数字词在语音上有所差异。另外,观音阁乡和洞井瑶族乡的部分村屯还会讲一种土语,俗称观音阁土话;洞井瑶族乡的鲁塘及西山瑶族乡的鹰咀山、灵地、北江、江尾、大坪、盐塘、茶源等地区操湖南新化、叙浦方言土话,俗称新方话;瑶语分布的地区较为零散,但主要分布在西山瑶族乡、洞井瑶族乡和水车乡、黄关镇、红旗乡及新圩乡的部分村屯。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移民等原因,县内部分乡镇口语分别与毗邻的全州、兴安两县及湖南的道县、江永县方言相接近。灌阳话除在语言及少数方言词汇与汉语普通话有所差别外,其语法习惯与汉语普通话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作为地方语言仍有自己的特点。
一.灌阳官话声母共有29个(包括零声母)
1.大部分声母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和普通话一致,但不送气塞p、t、k发音时肌肉较普通话中的同类稍微要紧张一些
2.有唇齿音但与浊音分辨不明显
3.没有舌尖后音t?t???,他们已经并入舌尖前tsts?s,尤其是下乡话中的擦音较多,但没有卷舌音
4.不分,可以自由变读
5.灌阳官话中,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声调较为简单且偏重,收音较快
二.灌阳话常用的韵母共有32个
1.灌阳官话中的n韵尾和?
2.没有普通话的儿韵和儿化韵
3.灌阳话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就是:下乡话中遇到撮合口等字读ü韵,例如
煮锄树
普通话t?uts?u?u
下乡话t?yt??y?y
三.词汇
灌阳官话的词汇相当丰富,各类词性的方言都存在着适当的汉字
方言例词国际音标词义
日头火[i33t?au31xuo53]太阳
妈拐[ma24kuai53]青蛙
冻包[tu?24pau31]冻疮
奶崽家[lai51?ai31ka31]男孩子
肚拐[tu24kuai53]腹部
祖[?u53]坟墓
板路多[pan35lu24duo31]办法多
克不克[kr53pu31kr24]去不去
扎火[?a24xuo53]烤火
赖水[lai24su?i53]热水
甚进[s?n53?in31]什么
四.语法结构
灌阳话语法系统和普通话的语法结构没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句子的构成方面,程序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但作为地方方言仍有其特点。
1.灌阳官话中不存在儿化音和卷舌音,但“子”等字作为后缀作用较为广泛,如:叫花子、星子、屋子、蜂子等等。
2.重叠词很广泛,不仅有名词重叠,而且有动词重叠,例如:盖盖、刷刷、看看、玩玩、瓶瓶、罐罐,但形容词叠词现象很少。
3.运用程度副词表示“很、非常、十分、极”等意的特殊词汇
①得很——冷得很、臭的很、恼的很
②蛮——蛮大、蛮好、蛮重
4.“崽”字放在句尾或词尾作为语气词,表示舒缓或时间的短暂,例如:耍下崽、看下崽、走下崽、坐下崽(坐了一会)。
最后,再给大家分享一两句灌阳歇后语和谚语。
后颈窝的头发——摸得到,看不到
茅屎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又做尸公(做法事的人)又做鬼——两面三刀
穷人靠养猪,富人靠读书
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歪了倒下台
饿死不吃古钟,馋死不吃菜秧
图片:网络
音频:吴高峰
文本:吴高峰
编辑:刘思洋
审核:刘思洋
总编:唐七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