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风雷,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本文原刊于《朔方论丛》(第七辑),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全荣、云广主编,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年11月。
[摘要]在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对大自然形成了一种朴素的认识,认为它是人类的衣食之母。其结果是人们对自然神灵的崇敬,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为了获取大自然的恩赐,人们便形成了一种山水祭祀的习俗。元代蒙古人对此继承和发展得最为到位,就算在今天仍能看到它的踪迹。需要指出的是,该礼仪不属于唯心的范畴,相反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共生理念,有其顺应自然规律的内在价值。弘扬这一传统文化,有助于思考和认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元代的山水祭祀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有关元代岳镇海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需要进行深人研究。为此,笔者试图从蒙汉文化交流的视角,去揭示时人的自然崇拜心理和环保,理念。
一、山水祭祀的起源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对山水的祭祀可谓源远流长。舜
“在璇玑玉衡,以齐七*。肆类于上帝,裡于六宗,望于山川,偏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泰山)。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衡山)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华山)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恒山)如西岳礼”①。
实际上,舜在巡守的时候也没有忘记“中岳,嵩高”,而且对五岳要进行“五载一巡守”②,并且还要进行相关的祭祀活动。另据史料记载,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四渎者,江、河、淮、济也"③。
这些都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尧、舜时期,甚至是更早些时候就已经开始对山水进行了祭祀,以此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时向大自然祈求更多的恩惠。
从大的方面来讲,中国历史上有为的帝王们往往从他们的*治需要出发,对封禅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所谓封禅,是指战国时齐鲁的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登泰山筑坛祭:天曰“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曰“禅”。其目的在于通过祭祀活动来宣扬君权神授的理念,进而阐明其统治的合理合法,让老百姓安于现状,不要有非分的想法。当年齐桓公打算封禅的时候,管仲指出,历史上无怀氏、處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12位大人物都进行了封禅,然而他们的所作所为都顺应了自然,而不是好大喜功。相比之下,齐桓公的功德还达不到前人的水平,所以他也就取消了封禅的念头。⑤总之,封禅活动大体上与帝王的功德相匹配,因而它不是一种随心所欲想干就干的事情。
后来在封禅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首先当属秦始皇。他于
①孙星衍:《尚书古今文注疏》,商务印书馆,年,第26--36页。
②司马迁撰:《史记》卷28《封禅书》,中华书局,年,第页。
③《史记》卷28《封禅书》,第页。
④《辞海》(语词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年,第页。
⑤戴望:《管子校正》,《诸子集成》(第五册),中华书局,年,第页。
秦王*28年(前)
“东行郡县,上邹峄山(在山东兖州邹县)。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①。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进行了封禅,其影响在于为后继的皇帝们从事封禅活动提供了范例。正是有了秦始皇的先例,所以才有汉武帝元封元年(前)登封泰山②的礼仪活动,继而有了光武帝建武三十二年或建武中元元年(56)“柴望岱宗,登封太山,禅于梁父”③的大型活动。到了唐代,唐高宗于麟德二年()的封禅大典,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封于泰山,禅于社首。⑤到了宋代,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封泰山⑥,搞得很隆重,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非议。历代帝王们的封禅行为,抛去*治因素,他们至少在大自然面前感觉到自己非常渺小,也非常无奈、无助。因而他们所能做的事情,也只能是向大自然祈福,佑护其国家和百姓。说得更具体一点,那就是向万物生灵恩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永享太平。
应该说,除了官方的封禅活动,民间的山水祭祀也从未中断过。当年“西门豹为邺令”的时候,在当地乡民当中有“河伯娶妇”⑦之说。实际上,河伯娶妇是当地官员与巫师联手制造的一出闹剧,当然他们横行乡里,从中捞到了不少好处。问题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审视这一史实,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奥秘。河水的泛滥确实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灾难,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人们也只好求助于“河伯”,并通过定期地举行祭祀活动表达了追求平安生活的一种向往。与河神的祭祀相对应,老百姓对山神的祭祀从未间断过。施耐庵在其古典小
①《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第页。
②班固撰:《汉书》卷6《武帝纪》,中华书局,年,第页。
③范晔撰:《后汉书》卷1下《光武帝纪》,中华书局,年,第82页。
④刘晌等撰:《旧唐书》卷4《高宗纪上》,中华书局,年,第87页。
⑤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5《玄宗纪》,中华书局,年,第页。
⑥脱脱等撰:《宋史》卷《王旦传》,中华书局,年,第页。⑦《史记》卷《滑稽列传》,第-页。
说《水浒传》第十回中描写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在宋代山神庙十分普遍,人们通过它来祭祀当地的神灵已经成了一种习俗。
除了华夏民族,蒙古兴起前的北方游牧民族,在山水的祭祀方面也都有突出的表现。匈奴人的山水祭祀基本上与他们对自然和鬼神的崇拜掺杂在一起,很难进行严格区分。而东胡的后裔乌桓、鲜卑人进人中原以后,对山水的祭祀也比较频繁。据载,乌桓人崇尚“敬鬼神,祠天地日月星辰山川"的习俗。至于鲜卑人,这方面的祭祀就更多了。据史料记载,永兴三年()三月,北魏太宗皇帝拓跋嗣
“祷于武周(今山西大同市区以西云冈石窟附近)、车轮(今山西盂县境内)二山”;第二年,“立太祖庙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以东),岁一祭,具太牢,帝亲之,亦无常月。兼祀皇天上帝,以山神祀,旱则祷之,多有效”;
泰常三年(),
“立五岳四渎庙乾桑干水之阴,春秋遣有司祭";
泰常四年()八月,
“帝幸代(今山西代县),至雁门关,望祀恒岳”;
泰常七年()正月,帝
“南巡恒岳,祀以太牢。幸洛阳,遣使以太牢祀嵩高,华岳。还登太行。五月,至自洛阳,诸所过山川,群祀之”;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太延元年(),
“立庙于恒岳、华岳、嵩岳上,各置侍祀九十人,岁时祈祷水旱”;
太平真君年间(-),李敞前往石室(今阿里河嘎仙洞)的祭祀,具有祖先和山神祭祀的二重性;另外,医(无)巫闾山也属于祭祀之列。②
文献资料证明,突厥人登上历史舞台后,更注重对天地的祭拜。史书上说
“可汗恒处于都斤山(亦为乌德犍山,今蒙古国西南杭盖山③)”;“每岁率诸贵人,祭其先窟。又以五月中旬,集他人水拜祭天神。于都斤山四(西)五百里有高山迥出,上无草树,谓为勃登凝梨,
①陈寿撰:《三国志》卷30《乌丸鲜卑传》,中华书局,年,第页
②魏收撰:《魏书》卷《礼志一》,中华书局,年,第6--9页。
③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第80页。
夏言地神也”①。
总之,突厥人比较重视对山水的祭祀,尤其是于都斤山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山,所以要定期向它叩首祈福,盼望风调雨顺,永保平安。
蒙古国杭爱地区景色
祭山仪,是辽代的皇帝率领文武百官定期举行的一项祭祀活动。当时的祭山仪主要设天神、地衹于木叶山(今巴林左旗漫岐嘎山②),立君树、群树,牲用赭白马、玄牛、赤白羊,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跪拜礼;辽兴宗时期(-)先有事于菩萨堂及木叶山辽河神,然后进行拜山仪。③另外,契丹人还要高规格祭祀黑山(巴林右旗的赛汗山)。④据载,
“冬至日,国俗,屠白羊、白马、白雁,各取血和酒,天子望拜黑山”;“俗甚严威”,所以人们“非祭不敢近山”。⑤
女真人建立金朝以后,在山水祭祀方面也创下了好多纪录。大定十二年(),金世宗根据有关人士的建议,对长白山进行封爵建庙,其封号为“兴国灵应王"⑥,进而明确了祭祀的规格和时间。到了明昌四年(),金章宗加封长白山为“开天弘圣帝”⑦。大定二十一年()敕封山陵地大房山(今河北房山区西北)神为“保陵公”;大定八年(),金朝将太祖伐辽时驻跸的旺国崖更名为“静宁山”,后建庙,明昌六年()册山神为“镇安公”;金章宗出生于麻达葛山,后来更名为胡土白山,明昌四年()封山神为“瑞圣公”(位于西京路抚州境内)。在江河的祭祀方面,大定二十五年(),封混同江(松花江)为兴国应圣公,致祭如长白山仪;大定十
①李延寿撰:《北史》卷99《突厥传》,中华书局,年,第页;令狐德菜等撰:《周书》卷50《突厥传》,中华书局,年,第页。
②陈永志:《关于辽代木叶山的再考察》,收人《中国古都学会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③脱脱等撰:《辽史》卷49《礼志一●吉仪》,中华书局,年,第-页。④王承礼:《契丹祭黑山的考察》,《社会科学战线》,年第2期。
⑤《辽史》卷53《礼志六●嘉仪下》,第页。
⑥脱脱等撰:《金史》卷35《礼志八》,中华书局,年,第页。
⑦《金史》卷35《礼志八》,第页。
九年()封泸沟河为平安侯。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