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淄博有个唐山镇这里有唐一唐二唐三唐四 [复制链接]

1#

唐山镇概况

唐山镇是我国江北第一个“吨粮镇”,是“全国首批文明镇”,是“中国乡镇之星”“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镇内淄博东岳经济开发区(原山东桓台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区)是亚洲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工农业生产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李克强、张德江、张高丽、李鹏、温家宝等,曾先后到唐山镇视察。

唐山镇位于桓台县境中部,东邻索镇,西靠新城镇、田庄镇,南接果里镇,北依起凤镇,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缓倾。镇人民*府驻地位于寿济路和唐华路交界处,距县城索镇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大寨沟东西贯穿镇域南部,猪龙河自东南方向流入境内。

唐一村

村庄概况

唐一村位于桓台县城索镇西6公里,距镇*府驻地唐山南0.5公里。村庄东西长米,南北宽米。东临唐山中学,西临定向路,南临寿济路,北临唐四村。寿济路在村南东西向穿过,东猪龙河在村东自南向北穿过村庄。

村庄经济

唐一村传统的手工业主要有糖坊、木业铺、铁业铺、染坊、土砖瓦窑作坊等。

新中国成立后,唐一村在砖窑、木铁业发展的基础上,在村西开办砖瓦窑厂,成立了建筑公司,走上了建筑兴村的路子。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开办了大众饭店、化工厂、板纸厂、纸箱厂、水泥预制厂、糠醛厂等村办企业。

目前,村民以务工、经商等形式增加收入,务工人员主要在镇内企业、县城商场等从事第三产业劳务,个体有运输、仓储、百货经营等。

截至年,人均收入元,在县城购房的有62户,全村家用轿车98辆,大中型农用车辆37辆。

社会文化

教育唐一村新中国成立前曾有两处学校,主要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学习国文和算术。新中国成立后建唐一村小学,第一任校长是周仲言,有6名老师。截至目前,全村共有大中专毕业生名,高级以上职称95名。第一名大学生王凤生,毕业于哈尔滨军工大学。

卫生年,唐一村成立村卫生室,目前有医护人员2名。截至年底,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达%。

文体历史上,主要是利用春节、元宵节期间扮玩,请戏曲爱好者来唱戏等。近年来,唐一村大力发展文艺事业,组织象棋协会,成立广场舞队伍和军乐团队伍,定期组织活动,并在桓台县内各镇参加演出和比赛。截至年底,全村网络宽带用户有户,有线电视用户户。

村庄古迹

家庙唐一村曾有徐氏、王氏、张氏三处家庙,均立有古碑,现均已不存在。

唐山遗址该遗址位于唐一村西部的高地上,寿济路北侧。遗址包含有龙山、岳石、商周、汉代等时期的遗存,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文物部门对该遗址曾作过多次调查、钻探和发掘。唐山遗址的壕沟只保存了南半部分,壕沟平面大体呈椭圆形,保存长度米。南北存长米,下层长度米左右,东西长米,壕沟以内残存面积3万平方米,估计原聚住面积应在6万平方米左右,壕沟年代为商周延用。1年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遗址西部清理面积余平方米,在探知的壕沟西南部、东部开探沟三条,面积达75平方米,在遗址东部断崖上,铲刮长度累计超过米。通过近几年的考古工作发现,该遗址龙山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高岗地的中部和西部,保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发现的遗迹主要有灰坑、窖穴和墓葬。在遗址中心采集到大量陶片(器)有鼎、甗、鬶、鬲、罐、豆、盆、盘和器盖等,年代经历了整个龙山时期。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陶器,有鬲、甗、甑,假腹豆。盔形器、簋、罐等还出土有大量的石器、骨器、蚌片、兽骨、龟甲及卜骨、卜甲等是一处内涵极其丰富的古遗址。年2月,被淄博市人民*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年12月,被山东省*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海钩沉

皇姑招亲据传说,在明朝万历年时,皇帝招亲选驸马,来到了新城县府,在县衙门上贴出了招亲告示,并选订了良辰吉日二月二日。

这天一大早,各地文武大臣、官宦达人纷纷前来,准备应招。往常招亲,采取武士对功对招,文人以对诗对词对联对唱等方式,但这次招亲等到快晌午了,还不知道以何种方式比试。不一会儿,官府内出来一位官人,向前来应招的人们,挥了挥手,道:“让大家久等了,请谅解,现在皇帝有令,今天上午设宴招待,有请诸位入座。”大家拱手言道:“遵旨。”霎时,桌面上四碟八碗摆满了酒菜。大多数官人彬彬有礼、相互尊让。期间有几位官人默默地环视现场,帮助皇姑觅亲。皇帝陪同女儿巡视,问女儿:“你相中哪个了?”她连连摇头不语。不一会,她发现了一位高高个头、满脸麻子的官员,坐在那里,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这个官员虽是一个文官,但民间送他绰号称为徐麻子。走到他桌前,皇姑停住了脚步,皇帝又问道:“你到底相中哪个了?”姑娘害羞地用手指了指徐麻子,点了点头。皇帝暗暗心想,这么多的高雅官人,你一个也相不中,为啥偏偏相中了这个不讲究的人呢?姑娘看出皇帝的心思,言道:“像他这样的人,口快心直,心地善良,聪明伶俐,又好伺候。”于是,皇帝同意了这门亲事,当众宣布:“招亲一事到此完毕,望诸位海涵。”事毕,众人议论纷纷,有的讽刺说:“徐文官大麻子,吃出了个好公主。”由此传下了“徐家小子好照顾”的说法。

夫妻恩爱百年后,徐家人请了位风水先生,为皇姑在自己的田地中,选择了吉祥宝地,即现在的唐山影剧院北半处,这就是唐一村徐家皇姑坟的来历。年秋后,此坟被挖掘变为平地。

挂马掌王念生出生于年8月,自17岁起跟父亲学徒打马掌。父亲为了家庭维持生计,14岁就外出在青城县的孟光玉老师处当学徒打马掌,他生前教了8个徒弟,王念生教出了4个徒弟,父子传帮带经营半个世纪,远近闻名。

打马掌是从古至今老辈子传下来的一门手艺。昔日在农业社,出出进进,运输各种货物,拉车拉磨拉水车,全靠骡马牛驴,牲畜干活时间长了,蹄子磨瘫了就不能干活,所以需要给牲畜挂掌,统称挂马掌。打马掌就是把铁烧红了,烧到一定火候,打成薄铁板,再用节子截成一条一条的,弯成月牙形状,冲上数孔,以便打钉。玩马的人将马牵好,王念生将马蹄搬起来,马腿靠在他的大腿上,将马蹄放在一个小杌子上搁好,一手摁住马掌,一手用切刀切马蹄,把马蹄切好后,再将马掌与马蹄合摸合适后,打上马钉即好。

9年,王念生62岁,他歇业不干了。但他仍然保存着打马掌的那些器具,以怀念往昔。

唐二村

村庄概况

唐二村位于桓台县城索镇西6公里处。村庄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占地亩。东以东猪龙河为界与唐四村、贾家村隔河相望,西、南部与唐一村、唐三村交叉相邻,北与前七村接壤。唐二村北倚工业路,西临定向路,村内有两条镇级主要道路,为东西走向的友谊路和南北走向的兴唐路,形成十字穿村而过。村内大街小巷全部硬化、亮化。

村庄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传统的农副产品加工有糖瓜子、糖葫芦、纺棉花、织布、贩布,还有铁匠、木匠、泥瓦匠及婚丧用品赁铺。村内唯一工商业主于孝让,年在济南开办“志兴东”商号,主要经营炭栈、铁工部、染坊、石灰窑厂。

年以来,各生产队在种植黄烟的基础下,增加了弹棉花、压面条、调粉皮等副业,家家户户养猪。年春,大队建起了面粉厂、机械维修厂、缝纫室、代销点、机务队,建起了养猪场、苹果园、试验田。大队按每年每人一斤猪肉,5至10元钱作为群众过年福利。

年起,唐二村相继建起了制氧厂、养鸡场、凉帽厂、涂料加工厂、农机服务队、建筑公司。其中,淄博耀航机械有限公司(即原化工配件厂)自年成立一直发展到现在。

年农历腊月十七日大集,唐二村办起了夜市,以友谊路为主线,每天下午15:30以后各类摊贩商人从四面八方陆续云集,大大方便了周边村民的生活。

社会文化

教育从清末开始,村内私塾二、三家,有富户独办的,有多家农户合办的。

新中国成立前,在白云庵西屋设立新式小学,学习国语、算术,张仪堂、罗本德任教。年,学校停办。

年,白云庵庙堂拆除,拆下的大梁、檩条等物资作为建材,在现在的唐山派出所和检察室北,建起了乡村学校。随后还相继办起了午校、夜校、识字班、速成班。

—年,办起了小学,设一至三年级,共两个班,郭学冉、何英涛任教;同时,兴办农民业校。

年,建起了团结小学,设一至五年级,共五个班级,历任校长有丁玉华、吕学斋、张经汉、庞志高等。

年冬,在村东北角建立团结小学;年,更名为团结中学;年,更名为团结联中,与贾家村、唐五村学校合并。0年,团结联中撤销,并入唐山中心小学;1—5年冬,原团结联中更为幼儿园,后因村内实施旧村改造,幼儿园并入唐一村镇办学校。唐二村建国后的第一名大学生是于亦淮,毕业于山东工业机械学校。

卫生新中国成立前,村民于孔德开设“恒春堂”药铺。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诊疗所。年,建立唐山卫生院。年,唐二村建立村诊疗所,卫生员有于赞成、陈红兰、罗维生。年,诊疗所更新为卫生室,于赞成、陈红兰、罗维生、于向东等先后在卫生室任医生。现任医生罗维生、罗军。年,全村新农合参保率%。

文体唐二村有春节扮玩、五音戏班子。—年,村青年业余宣传队演出现代京剧《红灯记》《海岛女民兵》,吕剧《李二嫂改嫁》《都愿意》。0年前后,郭孝治曾举办婚礼锣鼓队、歌舞团。

现有村文化大院一处,图书室一处,图书0册。唐二村成立了村文体总会,成立了书画协会、棋牌协会、广场舞协会等,村内文艺氛围浓厚。

村庄古迹

白云庵又名白衣庵,始建于明代中期,位于友谊路大街西头路北侧。东西20余米,南北约40米,属一庙三院落,南北呈“T”字形。进入坐北朝南的雁尾(八字形)大门,有一块影壁墙,往北是一条中正直道,北头是庙宇大殿,南头是相对的两院。20世纪70年代中期成为村民居宅,但旧地院墙旧砖基尚存。

文昌阁建于年前后,位于白云庵门前东西向大道中间,南北跨式,属于双层建筑,宽5米,高7米,阁子北侧与白云庵相衔接,属于土砖木结构,墙体是砖包皮,从白云庵院内往南向上,登阶可至文昌阁。文昌帝君居二层中,坐西朝东,两边有护卫,文昌阁在年被拆毁。年深冬,唐二村村委出资,以村门的形式,在唐山大街西头旧文昌阁原址处,重新建起了文昌阁。

官宅位于唐山大集市十字路口西约30米处南侧,清代河南省民乡县钦加五品衔于大猷的故居,至今犹存。新中国成立后,此官宅曾是唐山乡人民*府、团结大队、唐山交易所、唐山诊所的办公场所。官宅东西15米,南北30米,一宅两院,分南院和北院,南院为正院,北院为沿街宅。官宅正宅,总体布局是一个品字式院落,大堂北屋三间,东西各留一空间,作为伙房和储藏室。东西屋各两间,大门坐中朝正南方,大堂北屋门口条石台阶五步,东西宅门口台阶3步,均是青砖青瓦,古色古香。官宅的北院东西屋两间,沿街房五间。新中国成立后曾在这里作为唐山诊疗所。

关帝庙位于村丁字路口,是一个壁式小庙,一半藏在墙体内,一半凸在墙体外,离地面约1.2米以上,方正约1米,前面有两扇小门子,门子上半部是木扣花格子,悬立于张振成的南屋后,坐北朝南正前方,里面坐中是关帝老君,两边是关云和周仓,共三尊神像。小庙前是月台,月台出入口南边竖立着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年农历的五月十三日,人们纷纷前来祈求平安,风调雨顺,家业兴旺。一年四季常有人在这里围坐玩耍,拉家常,谈笑风生,还有人时常在这里谈古论今,讲者有声有色,听者津津有味。此庙年被拆除。

张氏家庙位于老北镇门路北,在庙大门前偏西处是一个东西长方形的存水湾,这就是“张家湾”。张家庙大门和庙堂三间大北屋,均是青砖青瓦,庙堂屋脊上也是双龙戏珠,哨上是张口兽,庙堂前厦檐屹立着两棵园木明显柱,下有磐石龙墩底座,三步石台阶。庙堂内正中供桌前,有张氏始祖牌位,有供品,有香火。昔日,红白事或春节、清明节、农历六月一日、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等节日都要先到庙内祭祖。

新中国成立后,此庙堂变为团结大队第六生产队的面条加工处和粮仓。庙堂以西是牲畜饲养院,向北是场院。年街道展宽后,此地变为居民区。

史海钩沉

张正坦,男,年2月出生,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担任唐山民兵队长、民兵联防大队长,与国民*部队斗智斗勇,保证了“双减”“双反”运动和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推进。人民公社时期,担任八连连长,领导八连的社员们取得农业粮食大丰收。年去世。

郑张氏,女,村民郑继南之妻。年前后,担任唐二村妇救会会长。在共产*领导下,带领广大妇女同胞们,积极参与“双减双反”革命斗争。后来,她与不满一周岁的孩子一起被国民*还乡团杀害。

唐山镇·唐三村

村庄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主要靠种植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加工作为家庭的经济收入。王汝庆在济南办纱厂,王汝功在徐州开炭店、经营石灰窑厂,舒万之在济南办大粪厂。王振岩与王振盛兄弟二人合办糖房,以传统的熬糖稀、做糖瓜子项目为主,其生产的糖稀,主供周村的酱菜铺、点心铺,还作为“绸灵”辅料专供周村丝绸厂织丝用。其生产的糖瓜子,主要销往博山、淄川、西河等地,买卖相当红火。

“文革”期间,唐三村改名为新生大队。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加大粮食作物种植的基础上,划出部分土地种植黄烟,增加生产队的集体收入;种植部分花生、蔬菜、大豆,分给社员,解决其生活之需,或到集市销售补贴家用。各生产队还增加了其他副业,有面粉加工、烘炉、条编,等等。至年,十年时间,新生大队建起了面粉厂、代销点、缝纫社、维修组、农机队、养猪场、苹果园、试验田等。

改革开放后,唐三村又适时组建了建筑队,新上了塑料厂、电瓶厂。特别是村办建筑队,在首任队长王慎国的努力下初具规模,随后历经王夏、王宝勤、王超、王海涛、王俊海等几任经理的精心经营,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年,王汝岩、王汝德、王慎柏、王慎家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利用村内传统项目开糖坊的经验,以入股的形式率先在全村办起了第一家个体企业—糖坊,吸纳王慎权、王慎标、王念文、王慎顺入股,至此,企业股份涉及8个家庭,年停办。目前王勤平经营桓台县鹏飞化工有限公司、王海经营桓台县义诚工贸有限公司、王锋经营桓台县晶刚建材厂、罗大强经营大强面粉厂、王滨经营桓台县东昊塑料有限公司。

年,人均收入余元,所有民房全部翻新为砖瓦房,更有近四分之一的农户子女走出了农村,在济南、青岛、威海、张店、桓台县城以及唐山附近小区购买了商品房,每户都购买了轿车、摩托车、电动车和电动三轮车,有的还购买了大型运输车,跑起了长途运输。

社会文化

教育民国期间,在唐山集街的白云庵西屋里设立了新式小学,学习国语、算术。年,学校停办。至年,唐山镇在王振洋的闲宅里成立了唐山学校,有30多名学生。年,唐山人民*府新建唐山学校。至年,先后由县*府调派甘孔宝、孔经久、王玉林等人任校长。年8月,该校转为幼儿园,老师和学生全部并入唐山镇中心小学(唐一学校)。后又因街道取直的需要,幼儿园并入唐山镇中心幼儿园。唐三村第一名大学生是王兰梅,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

卫生年,唐三村卫生室设立,王慎金任医生。年10月,村卫生室并入唐山卫生院。年,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达%。

文体每年春节,村民自发组织扮玩。王汝光等人自编自导自演高跷、旱船、毛驴、龙灯、打花棍、抬芯子等传统娱乐项目,剧情生动,内容丰富多彩。年,成立了以王海亭等人为骨干的业余宣传队。目前村内有文化大院、健身广场,文艺爱好者们组建了书画协会、旗袍协会、广场舞协会、棋牌协会等。村内有线电视与宽带网普及率达%。

村庄古迹

王家祠据传,始建于清朝嘉庆十六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王家祠位于唐三村兴旺路村里路段中间位置,原来在王家街路北,门前路南为王家湾,祠堂西边为连接唐一、唐二的连村路﹙当时为唐山乃至桓台县的主要交通要道﹚,祠堂北边与唐二文昌阁、白云庵隔几户民宅相望。祠堂路南边隔道相临的王家湾,东与于家湾相临、南与胡家湾相临,北与郭家湾相临,西边有因地势较洼而自然形成的沙子湾,5个湾中王家湾居中。王家祠的建筑较考究,一个小型四合院,朝南的大门,两边挂两间小南屋,向北为青砖砌成的走廊通向正堂,两侧有东西屋。该祠于年被拆除。

村庄人物

袁立华,女,年10月出生,曾任唐三村(当时新生大队)代销员。曾获“山东省供销员先进标兵”荣誉称号。

于云龙,男,年1月出生,曾任山东理工大学研究员、工会常务副主席。

王慎林,男,年出生,曾任东营市牛庄区公安局局长。

王强,男,年9月出生,现任淄博市齐商银行*组成员。

王春滟,女,年2月出生,上海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在中再资产管理公司工作。

王海军,男,年1月出生,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唐山镇·唐四村

历史沿革

《于氏世谱·世系图》载:“一世……元至正中徙新城……堤子庄。十二世五桂迁此,立村于家庄。”据考,清初立庄。

清光绪三十年(),济南府新城县东五约辖于家庄;民国二十二年(),桓台县第三区贾邢乡辖于家庄;民国三十三年(),清河行*公署桓台县第三区辖于家庄;年3月,属桓台县第六区辖于家庄;年,属淄博专区桓台县第六区辖于家庄;到年为新生高级社,年改村名生建社,同年,军事编制为唐山6营11连;年,惠民专区桓台县唐山区唐山人民公社辖生建大队;年改为东风大队,属惠民地区桓台县唐山人民公社所辖;年复村名于家大队,后改为唐四大队;年4月至今,淄博市桓台县唐山镇辖唐四村。

村庄经济

唐四村是一个靠种地维持生活的穷村,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于孝顺在自己家中创办了酿醋作坊,名曰“醋店”,酿造的醋远近闻名。由于操作有方,生意兴隆,几年时间,就成了全村少有的富裕户。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走向了集体化道路,醋店随之停止,全村仍然以种地维持生活。人民公社时期,随着全面发展*策的推进,生产队主要靠种黄烟以增加集体经济,村民靠养猪增加收入。年以后,土地承包到户,生产大队先后办起了修配组、铸造厂、木材坊、预制厂、建筑等副业,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收入也大幅增加,盖砖瓦房的也多了起来,户户都有了自行车、收音机,大多数家庭都有了电视机。

目前,王保东创办的淄博万鑫电器厂、田亮创办的装饰装修公司、田勇创办的淄博鲁友输变电工程公司、于克信开办的民需超市都是个人投资兴建,效益都很好。种粮大户王凤玉耕种多亩土地,拥有大型拖拉机、中型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旋耕机、秸秆还田机、播种机等农用机械,种、收、脱粒、储存全部用自己的机械,既不误农时,又减少了费用。

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元,全村有多户拥有轿车,50%以上的户在县城或大城市买了楼房,还有27户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盖起了新楼房,有80%以上的住户安装了空调。

社会文化

教育新中国成立前,唐四村没有学校,几户富裕家庭的子女上学,都要到外村去。新中国成立后,唐四村在石佛寺建起了初级小学,三个班,四个年级,二、三年级是复式班,教师四名,校长周光莲。年,学校被合并到外村去,校址改为供销社,盖成了百货门市部。年,为了让孩子们就近上学,在于家家庙盖了几间简单的教室,四个班,四个老师,校长于立英。年春天,村里投资在村东头建起了新校舍,教室长8米,宽6米。年秋,学校搬进了新学校。五个年级,6名教师,校长是王庆江。年,学校并入唐二村学校。现在全村共有大学毕业生65名。第一个大学毕业生王素梅,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

卫生唐四村卫生室始建于年,医生于修君,药剂员于萃香,接生员肖玉兰。年从外村调来一名医生陈丽娟,主持村卫生室的工作。全体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参保率达%。

文体20世纪60年代,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广播小喇叭,村里有高音大喇叭。现在家家都有有线电视,安装网络宽带的住户达到全村总户数的60%以上。

唐四村京剧、吕剧、扮玩等文艺爱好者众多。村里还修建了跳舞广场和乒乓球室。

村庄古迹

于氏家庙坐落于猪龙河桥西路北侧,东西30余米,南北40米宽,呈南北长方形。庙堂三间大北屋,庙堂外表是青砖青瓦,屋脊中部是二龙戏珠,两头是哈马狗,屋哨上是吻口兽。大堂北屋门坐北朝南,两扇门,门上部是木扣花,下部门心雕刻着古朴的吉祥图案。进入大堂内,两边屹立着两棵圆形明显柱,正面悬挂着于氏始祖的巨幅画像。新中国成立后,此庙成为唐山街上有名的“戏园子”和影院,是群众文化娱乐的场所。年,大队将庙堂建成小学。年初,将庙堂拆除,新建北屋、西屋和南屋,大门以东盖了两小间东屋,小学也因此扩大。此处既是学校,亦是村卫生室和大队部的办公处。年此处成为村铸造厂。

石佛寺坐落于东猪龙河大桥以西约80米路正北,重建于清道光三十二年。该寺院落东西长30余米,南北宽40余米,北面佛堂居中六间大北屋,青砖青瓦,古色古香。西头是土坯房两间,东头是空闲处,在大门两侧各有南屋两间,西棚两间。步入佛寺堂门,两边各一圆型木质明显柱,重梁挂柱,里面安放着各式石佛尊像。石佛寺大门是八字形雁边式大门,居中为天门,步入大门,石佛尊像屹立在院中,给人一种佛光普照平安吉祥的感觉。大殿堂内还有一石碑,石碑上有“龙凤永扇日月齐明”八个大字,还有一碑记载着重修石佛寺内容。年在此作为唐四村小学,年拆除石佛寺大院,只留下大堂北屋三间,作为仓库使用。唐山供销社在此盖上了沿街房,檐头上有条砖砌长廊,匾额名为“唐山百货门市部”。年,唐山街道拓宽后,此地作为民宅。石佛及石碑早已无存。

村庄往事

年8月某日,国民*军队为炸毁新四军设在唐四村的军需处,在于家庄(现在的唐四村)空投下了24颗炸弹,其中有12颗投到了庄东的庄稼地里,全部爆炸,因是中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另12颗投到庄内,爆炸了7颗,5颗未爆炸,部分房屋遭到了损坏,于修甲的母亲、妻子被炸成重伤,医院的途中死亡。这次事件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原先,人们听到飞机响都跑到外边看,这次事件后,人们听到了飞机响,就胆战心惊,吓得赶快躲起来。此事件使村民们进一步增加了对解放战争早日胜利的渴望。

村庄人物

王凤春,男,年12月出生,现任胜利油田鲁明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济北石化有限公司经理,正科级。

于孝富,男,年9月出生,高级*工师,现任桓台县水务局*委委员、县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曾获“全省水利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于新惠,女,年3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现任教于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于克文,男,年8月出生,副主任医师,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王萌,男,年4月出生,博士研究生,现在中国铁道研究科学院工作。

转自记忆桓台,特此致谢!

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